第(2/3)页 看似定式限制人思想,实则没有定式,所有一切都会如乱飘的浮云,思想没有一个大概的根基,对于多样化的事物反而压根分辨不清一点。 毕竟。 你需要先明白什么是黑,什么是白,才能进一步的去了解“世界不是非黑即白”。 但显然,话说一半容易造成误会。 如果不是专门以毛子艺术为主的专业领域 提到毛子艺术的时候,一般来说只需要了解“毛子艺术硬核,豪放”就可以了。 但想深度的话,这么一点印象显然还不够。 事实上,毛子艺术颇有一种外冷内热,外硬核内细腻的特色。 “有人说,毛子的美学体验是无坚不摧的力量感,隐藏着一种很宏大的悲伤感,毛子的浪漫从来不是细腻型的,但实际上,这就是只看到了表层。” 李景霖微微笑着。 “炮火声隆隆之下是依依难舍的恋人,互诉衷肠后踏上卫国战争。” “有人觉得,这样的艺术是有力量感的,而不是细腻的,但我要说的是,外表的粗犷与豪放,毛子的硬核,为何会让伱感受到强烈的震撼呢?” “正是因为其背后隐藏着的,有着独属于毛子的细腻。” 说到这里,李景霖撇撇嘴。 “如果没有恋人之间的依依惜别,那么直面敌人的炮火,冲击感与戏剧张力就会弱上三分。” “明白了。” 许欣和刘晨阳点点头。 这其实就是一个小与大,近与远的对比,反差。 两人之间的小感情,与家国情怀的宏大对比。 距离普通人更近的爱情,以及距离普通人看起来很远的“国事”做对比。 而毛子的艺术,更是在这基础之上,将“细腻”与“粗犷”的反差做到了机制。 所以会有种“粗犷,但细腻,细腻,但粗犷”的既视感。 明白这一层后,许欣和刘晨阳顿时在心里惊呼“好险”。 一旦真的如刻板印象那样,觉得毛子就是粗犷,豪放 演奏出来的音乐,在对方听起来,那还真的很具有刻板印象的感觉。 一旦真的那样做了,那简直堪称是文化交流中所遇到的最大灾难现场。 其杀伤力,不亚于外国人穿一身满Q服饰来给你搞演出,他们觉得这是华夏的代名词,是文化一环,内心认为他们这是“投其所好”。 殊不知,对于华夏人来说,这简直比鲨了自己还难受。 文化交流影响极大,并且各方面的把控极难。 对于初接触这些的两人来说 这踏马可比练琴难多了。 “霖哥,多讲讲呗,多讲讲你当初文化交流时,遇到的事情呗?” 许欣开始好奇了起来。 “比方说最窝心的时候是什么时候?” “.” 听到许欣的话语,李景霖仿佛是回想到什么事情了一般。 骤然沉默了。 发觉李景霖脸色不太对劲。 许欣表情也是一僵,知道自己说错话了。 但李景霖并没有生气。 只是稍微叹口气,忍不住摇了摇头。 “文化交流这玩意啊.当你弱小的时候,你是去遭受嘲笑的,当你强大的时候,才是爽局。” 说到这里。 李景霖撇了撇嘴。 表情那是相当的难受。 非要形容,那一定就是憋屈。 “以前年轻的时候,我也认为艺术是无国界的,直到我真正走出去以后,以往的艺术观便轰然破碎了。” “或许你们难以理解,但只是经过一晚,我的想法便180°的大转弯。” “那时候我才明白了这个道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