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慢慢的将故事讲给洛诗瑶听。 语气也变的沉重起来。 “甚至,少数民族的同胞们,一如当年武侯那般,传承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怀着同样的心境,血书道” “【誓断头颅,不失守土之则,誓洒热血,不作瑛殖之奴,虽剩一枪一弹,一妇一孺,身可碎,而心不可渝也!】” 李景霖抬起头。 “没错,阿祖阿公,就是蜀汉丞相,武侯,诸葛亮” 洛诗瑶震惊了。 实在是很难形容这样的震撼感。 丞相之为,福泽后世。 在一千七百多年前,丞相与当地人民约好了“守土之责”。 这个誓言,被淳朴的少数民族人民们,谨记了一千七百多年。 这跨越1700多年的诺言,未曾改变过。 也正是在此。 洛诗瑶更加明白了。 为什么明明丞相星落五丈原,却依然能够流芳百世了。 那【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一句话,现在再回味起来,仿佛换了一种别致的情感。 历史不是只有胜利者的位置的。 相比胜利者。 武侯正如其字“孔明”一般,长明千年。 李景霖这一席话,让洛诗瑶陷入了长长的沉默。 对于即将要做的一些事情,也有了更高度的看法。 当然。 也更感受到了一种沉重的责任感。 对于民族文化。 传承,保留,记录,溯源。 这些都是滇南的瑰丽宝藏,亦是整個华夏文明的掌上明珠。 “是的,咱们研究这些,传承这些,记录这些,从来都不是为了守旧。” “而是为了固本,更是为了,让文化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兄弟姐们,也能在华夏文明的伟大复兴中,一同崛起。” 民俗学的重要性,在此时已经不言而喻。 “所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在我看来,这意思就是.” “华夏走向世界,华夏文明的文化走向世界,这文化,不只是汉文化,也将要将少数民族同胞们的文化,推向世界。” “五十六个民族.一个都不能少。” 洛诗瑶凝重的点了点头。 武侯的成就,到现在都在闪光。 少数民族的同胞们,因为武侯的努力,也维系着华夏民族的大家庭。 那自己这一代的人,能辜负武侯吗? 显然是不能的。 继往开来,除了继往,更要开来。 之所以这么轻易的就去答应马教授的请求,也正是因为如此。 李景霖觉得,若是能将滇南这么多的民族文化印象推向世界这实在是一个伟大的,富有历史责任感的使命。 而洛诗瑶呢? 回想着进入滇南后的种种。 又想起了少数民族同胞们脸上的那些笑脸。 更是想到了大西南的建设,想起了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扶贫奇迹. 突然感觉。 星落五丈原时,自丞相手中跌落的羽扇,刮起了一道风。 吹过了一千七百年。 吹动了一面红色的旗帜。 当初于滇南点燃的一把把火焰随着风轻轻的跳动,似乎是在回应着千年前的丞相。 曾经长明,以后也会长明。 “看来,你今天晚上的感触很深嘛。” 洛诗瑶笑了笑。 “当然深了。” 听出来了洛诗瑶语气中,有点想要驱散内心复杂情绪的调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