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时间就这么度过。 记录工作正在扎实的推进。 在社科院大佬的主导下,编辑与校对工作展开。 关于少数民族经济学,律法,哲学,考古,历史,文学,语言,宗教,艺术,等多方面的记载,开始汇拢,由各项专家进行实地的分辨,讨论,以及确认。 社会科学这玩意吧,是很难保证一点都不错的。 理解错了方向,那是十分常见的。 就如当初贾湖考古一般,如果没有找乐器学专家核对,如果李景霖当初不是灵光一闪,突然想起了古书中对“龠”的记载。 恐怕,这玩意真就要被学术界当做“笛子”来对待了。 少数民族的文化更是如此。 当然,视频资料的录制也在顺利的展开着。 洛诗瑶正在跟着歌剧舞剧院的编舞老师,详细的展开研究民族特色舞蹈。 当然,这个舞蹈的展现形式并不是通过作品表达的。 视频中没有任何的音乐。 如果非需要节奏,也就只有最简易的节拍器。 单纯是根据民俗文化,当地的叫法,记录各种元素与动作。 这个动作叫什么名字,起源于什么,跟当地文化,思想,甚至是宗教,或是历史,都有着什么样的联动,怎么来的,是什么样的,经常用在哪里。 “现在咱们记录了大概多少套舞蹈动作?” 正在做舞蹈记录小组顾问的李景霖,在休息的间隙,开口问了起来。 “嗯烟盒舞这一分支基本可以说记录完毕了,正在记录其他舞蹈。” 洛诗瑶揉了揉眼睛。 这对于洛诗瑶来说也是个巨大的工作量。 跳倒是不需要跳,当地的民众就可以很好的展示。 但坐在那里,分析记录 简直是太耗费脑细胞了。 “目前为止,仅烟盒舞,已经归纳整理了117套。” “哦?那成果真不错啊!” 李景霖眼前一亮。 原本对于彝族烟盒舞的舞蹈套路的搜集与整理,只有八十九种。 而在这次的记录中,则是探寻到了117套舞蹈套路。 其中正弦62套,杂弦55套。 若不是记录,整理,搜集,想必,一些忽视掉的动作套路,很可能就湮灭于历史长流之中了。 “唉。” 洛诗瑶兴奋之余,也是有点惆怅的。 通过口述代代相传的内容,彝族音乐的特性,不同红彝族群所遗传下来的不同舞蹈套路互补。 再从山区风格与坝区风格的学术性对比,结合民俗学来看。 能够确定的,是这舞蹈的套路,应该多达220套。 但就算目前已经有了相当大的突破,真正搜集整理的套路,也就只有117套。 还有一百多套的舞蹈动作 很有可能已经消弭于历史之中了。 对于洛诗瑶这样的舞者来说,自然是会觉得相当可惜。 “接下来就该离开这边了,下面需要记录的东西太多,接下来估计要跑好几个地方。” 洛诗瑶和李景霖非常默契的一起叹了口气。 滇南啊滇南。 果然是研究民俗学,研究民族文化艺术的天堂 与地狱。 痛并快乐着。 谁能想到,这半個月的努力,就连彝族的分支都没走出去? 一个红彝族群走完,去另一个红彝族群。 红彝走完,要去看黑彝。 黑彝后面,白彝还排队等着呢。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