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句回答,不仅用了本地的神话传说,还隐隐回扣了之前演出时的作品,《夏日最后一朵玫瑰》。 “看来,李先生您是选择了财富。” 一位明白这些的记者,不免插了一句嘴,调侃了起来。 而李景霖则是很快的回道。 “当然了,我得多赚钱,让我的爱人过更好的生活。” “哈哈哈!” 气氛更加轻松愉悦。 李景霖的各种回答,真的是让记者们都感觉十分的舒适。 不知不觉。 这简易的记者招待会便结束。 李景霖耐心的回答了记者们长达两個小时的提问,直到临别之时,也不见失去耐心。 待到最后的时候,更是在一众记者的见证下,将自己这次音乐会作品的实体CD,依次赠送给各位做临别礼物,更是让记者们感受到了一种尊重。 刚刚那位“爱上李景霖”的女记者,在拿着CD后,也离开了现场。 说是爱上,其实还是比较夸张的,玩笑居多。 真要是当真,那才是有问题呢。 女记者本身的感觉,也是爱慕居少,崇拜居多。 那句嘟囔其实更像是一种调侃。 当回到酒店,女记者准备开始记录今天的一些内容。 顺手便翻开了CD包装的扉页。 扉页上的一行小字,顿时吸引了女记者的视线。 【愿艺术的花朵能够为您的世界带来芬芳】 “哦天,他真的好浪漫。” 女记者轻捂嘴唇,眼中溢满神采。 看着CD封面上的那张帅脸,内心的崇拜更甚。 这一刻,女记者完全变成了李景霖的形状,成为了霖哥的忠实粉丝。 一夜无话,但似乎有一股浪潮在酝酿。 果不其然。 翌日。 各大媒体报刊便纷纷发布了李景霖音乐会与新作品首演的报道内容! 【一位具有东方智慧的音乐家】 【魔鬼小提琴家的身上,有着上帝的影子。】 【这必将载入史册的音乐会,与必将载入史册的人。】 各式各样的报道,顿时炸起了一阵阵的波涛。 如果说,小提琴曲本身就已经足够炸裂了。 那各式各样的评价,简直更加疯狂。 若是在这之上,再加入了李景霖在采访时回答的话语,那简直是堪称王炸上面还有王炸。 记者毫不吝啬的极尽溢美之词。 而在作品评价中,各个领域的音乐家也均是给出了高度的肯定与赞扬。 其中,绝对以小提琴界最为主动。 这回确实没有人将李景霖比喻成“第二个帕格尼尼”了。 而是整个小提琴界,甚至是这些音乐人士们,共同喊出了同一个口号。 【努力的去超越帕格尼尼,是对帕格尼尼最大的崇敬。】 颇有一种“MD音乐的荣光自我辈始”的感觉。 一瞬间,李景霖这个名字,成为了目前世界媒体的顶流。 廖常勇的感受是最强烈的。 爱尔兰与华夏的时差是慢8小时。 踏马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