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同行或许是冤家,但四哥不是。 电影砸下去后,待到收官后,那真的就是没掀起什么太大的浪花,基本是等于没有浪花。 只有我四哥那些买文具贴纸都能被坑一笔零花钱的低龄粉丝们前去消费了一波。 老粉没有,因为老粉懂事儿以后会变成四哥黑. 但凡稍微带点脑子,那根本就是看不了一点。 制片人算是彻底松了口气。 没亏,小赚,还没引起太大的浪花。 真好。 不用提心吊胆的等着李景霖去搞事情了。 而在放松之余,制片人也开始陷入了思考。 李景霖当初说的那些话,很值得深思。 这电影的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难道真的不是一条线上的两段取舍吗?! 难道 电影极限商业化是真的没啥前途吗? 仔细衡量了一下里里外外的投入,收益。 制片人那是越来越怀疑人生。 赚肯定是赚了。 这种低成本,有些粗制滥造不走心的青春爱情电影.票房能过一亿,其实就算是不错了,能到两亿,那算漂亮。 但对于制片人来说,抛去成本,这赚的就是个零花钱。 而且,远远达不到当初的预估。 事倍,但功半。 可这一路担的风险呢? 这几天的担惊受怕呢?! 那些对电影的嘲讽与评价,大大的丢一次脸,甚至透支了演员的偶像商业潜力 “得不偿失。” 这四个字出现在制片人的脑海之中。 毕竟。 论商业化,论营销,这部电影,已经是拉满了。 元素商业化,噱头商业化,偶像模式的商业化,营销的商业化。 可在一众商业化中。 愣是没砸出啥反应。 偶像的商业潜力被不被透支,倒是无所谓,但如果本能赚更多的钱,却因为这电影透支,那确实有点得不偿失。 虚惊一场。 而且,好像被李景霖给深刻嘲笑了。 最气人的是。 他嘲笑的对。 反观电影的歌曲呢? 由于请了当红的歌手,歌曲的热度确实很火热。 但绷不住一点的是. 这些歌曲的热度,和这些歌手们平时发歌的热度,几乎差不多,完全看不出电影有没有影响什么,并且,也完全没有带的动电影。 这证明了什么? 这证明了,这群听歌的人,完全是冲着自己喜欢的歌手,觉得这歌还不错,所以才听的。 跟你这破壁电影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制片人仿佛看到了李景霖正在对自己嘲笑。 【笑死,电影烂跟我音乐有什么关系?】 血压在升高,但却没法撒气。 原因还是只有一个。 李景霖他TM嘲笑的对。 虽然没有正面和李景霖为敌,李景霖也真没露面,但. 制片人差不多能感受到以往和李景霖为敌的那些凉凉们的心理活动了。 是真憋气啊! “哈哈哈!他是真的憋气啊!” 此时的李景霖,正在自己的办公室里,边看新闻边大笑。 笑的并不是电影。 这破烂电影早就被李景霖给忘了,甚至脑子都将其当做废物信息给处理干净,不准占用大脑CPU。 而是在笑一则来自于远方带瑛的新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