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李景霖坐在办公室中,对一系列的文艺作品与项目进行审核与把控。 并且思考着这些项目推广的速度与频率。 这些事情是很有讲究的。 正如之上所说。 此时,是两次宣传中的节点。 下一次高强度的宣传,只可能是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后,才会开始。 简单解释,便是 开始的宣传,是告诉大家“我们要动工啦!”,反应自然是“嗷嗷嗷嗷!”。 下一次宣传,那肯定是告诉大家“我们结束啦!并且成果是@#¥%¥#!!”,那群众的反应自然更是“嗷嗷嗷嗷嗷!!” 如果这中间乱宣传。 那谁跟你嗷嗷嗷? 嗷嗷啊的多了烦不烦啊?哪里还有激情了? 但.不代表这个过程完全不吱声! 艺术的作用这便体现出来了。 如果在这个期间。 出了个舞剧《张骞》,通过文艺作品,做一个较为娱乐化,也不失正经的整体隐晦暗示? 然后过段时间,又出了個综艺纪录片《河西走廊》,为整个项目集群做古代历史依据以及地缘法理依据,又是一波对整体进行一个偏向于侧面的烘托? 这便是最好的。 于是。 就情绪上的强弱等级,以及作品形式的适配度上来考虑。 这纪录片《河西走廊》是目前的当务之急。 需要尽可能加速这个项目,然后在一段时间内,便进行国际频道的放映。 太靠后影响力会缺乏。 太靠前的话会显得动作太大。 而现在,《河西走廊》的进度是. 拍摄且精修了四章。 还有一大半的工作尚未搞定。 于是,抽了个空。 李景霖便来到了工作地点。 此时的拍摄剧组以及编剧组成员,全部都集结于敦煌莫高窟。 为了不打扰到工作,李景霖来的很低调,只是通知了导演。 到来以后,也并没有多寒暄客套什么。 李景霖与导演的谈话迅速切入主题。 “现在的进度怎么样?”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