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该顶上去的还是要顶上去。 摩根作为传媒公司的高层,又掌控着不少文艺娱乐方面的资源,能够反击的角度,有且仅有一个。 纪录片《河西走廊》的真实性与严谨性。 是的。 到了这种情况下,哪怕是艺术都要靠边。 毕竟,你就算竭尽全力证明对面艺术作品,在艺术的高度上不足有啥用呢? 只能徒增笑料。 很有点阿Q精神。 就算成功了,那也只是告诉全世界“我大美阿鹰就算全方位被吊锤,但我艺术仍然世界第一,起码这次交锋,我全都输了,只有艺术赢了”。 坏了,丢人显眼了。 这踏马还不如不赢呢。 所以。 只可能是从内容入手,从学术入手。 只有彻底否定纪录片《河西走廊》内容上的严谨性与合理性,才能够起点作用。 当然,对整個大局来说,仍然是只有一点点。 但有点起码比没有强,该做还是要做的。 于是。 关于《河西走廊》纪录片的一切信息,全部都摆在了摩根的桌面。 只不过,刚刚翻看第一页,摩根就感觉一股黏糊直钻脑门子,好悬一口气没上来。 恁大个“作品监制:李景霖”的标志就浮现在眼前。 这熟悉而又令人恼火慌乱的名字仿佛变成了一张张那可恶的笑脸,在自己眼么前开起了托马斯小货车,嘟嘟的汽笛中掺杂了欢乐而又令人血压骤升的笑声,然后一个猛子创在自己鼻尖。 “谢特!” “怎么到处都是你?” “该死的,你老老实实的做你的音乐不好吗?!” 摩根绷不住了。 近些年李景霖有多大的改变,摩根是感受最直观的。 从一开始能直接给伱来一电炮的冲动少年。 才几年? 就变成了一个完全不敢忽视的老阴B? 这种强烈的反差,让摩根危机感爆升,但也同样的,对这样的成长度产生了恐惧。 这就好像遇到了一个对手,第一次见面还能硬抗人家的耿直起手,然后进行反打,赢下比赛,可没过多久,第二场就被人放风筝放到死,根本摸不到一点。 点开信息一看,玛德成长SSS。 然后,告知你们未来还会继续对打,还有很多次对打,并且,下一场对打马上就开始。 这能不慌? “.”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