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郑开来最近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王飞办公室,不管是打着汇报工作的名义,还是请示招商方向,反正就是一个意思——刷存在感。 这天上午十点半,王飞刚刚从省里电话会议结束,还没坐热椅子,秘书就推门进来说:“郑市长在外面等着,说是想汇报康州医疗设备项目的推进情况。” 王飞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镜,淡淡道:“让他进来吧。” 郑开来走进办公室,精神头十足。 “王书记,您前阵子提的‘产业配套合作’那个思路,我这边刚好接上了康州一条线。” “他们医疗设备上游断层严重,咱这边机械厂又有富余产能,我想着能不能搞个联合车间,挂靠康州名义,但落户四九城。” 王飞点点头,没有多表态,只说了一句:“说说你的方案。” 郑开来也不客气,啪的在办公桌上摊开一份文件夹,里面是他自己找招商办和康州来人谈判后出的初步规划。 “项目用地我已经和城建局打过招呼了,在原来西郊五号地块上,基础配套都在。” “而且康州那边也表态了,只要我们这边能把厂房改造好,他们就能拿到一笔专项设备采购资金。” “这事只要书记点头,我就能立项开干。” 王飞听完,一直没说话,手指轻轻敲着桌面。 气氛突然冷了下来。 郑开来也不是第一次和他打交道了,知道王飞这时候要么是在算账,要么是在算人。 果然,王飞停下敲桌的动作,淡淡地问了一句: “你跟康州这边谈的时候,有没有同步李冬生同志?” 郑开来心里一紧,但脸上笑容不改:“这个项目最早是我主动接的口子,冬生同志那边暂时没对接。” “我想着等初步框架成型,再同步他也不迟。” “这项目偏工业,和他农业那边的分工也不太重合。” 王飞看了他一眼,没接话,而是拿起桌上的保温杯喝了口水。 这一个空档,郑开来背后冷汗都要下来了。 王飞放下杯子,缓缓开口: “开来同志,你有想法、有冲劲,这是好事。” “但我提醒你一句,市委市政府是一个整体,合作的是康州不是你个人。” “你要是真想干好事,别怕分功劳。” “如果你是为了刷个人存在感,那这项目还不如不干。” 这话说得不轻不重,但砸在郑开来耳朵里,就跟锤子砸骨头似的。 他知道,王飞这是把话挑明了。 你想干活我支持,但你要是绕开李冬生另起炉灶,别怪我不保你。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