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康州的人,不傻。” “他们合作的是四九城,不是郑开来。” “我给过他们面子,也给了政策。” “但如果他们真愿意为了一个政绩跳过我直接上报,那就只能说,他们配合不了我。” “到时候——我也没义务再配合他们。” 张伟不敢吭声。 李冬生淡淡道:“咱们的人继续盯着设备那边,工信口的两个副局你再去敲一敲,给我稳住。” “这个项目,我允许他跑,但不能失控。” “他要敢乱了节奏,那可不光是市政府的脸丢,是省委都得受牵连。” “书记那边也不是塑料板凳坐的。” —— 果然,三天后,省发改委一名副主任带队,突然到四九城开展调研。 点名要看康州合作项目的进度,尤其强调——“政商合作规范与风险防控机制”。 郑开来当晚得知后,饭都没吃下去。 小金问他要不要准备材料,他靠在椅子上半天没说话,最后吐出一口气: “李冬生啊李冬生,你这回是真狠。” “你不动手,却把刀丢给了省里。” “我这日子……是越来越不好过了。” 省发改委的调研组一到,整个四九城政府机关都跟上了发条似的运转起来。 “他们不是来调研的,是来验货的。” “谁出纰漏,谁丢官帽。” 这是市府内传得最广的一句话。 郑开来连续两晚没回家,办公室的沙发成了临时床铺,小金打地铺,两人轮流看文件、准备汇报、复核招标资料。 “老郑,这次真不能出事啊,这项目是你牵的线,成了你是功臣,砸了你比侯泽还难看。” 这是俞敏在私底下对郑开来说的。 郑开来咬着牙:“我不怕查,我就怕有人搞阴的。” 小金低声道:“李市长那边一直没表态。” “对,他不表态,就是最狠的表态。” “他不搅浑这滩水,就等着别人自己跳进去。” “你去盯住工信办和财政局,凡是调研组要的资料,必须我这边最后过一遍。” “出了问题,我宁可把人交出去,也不能让项目出事。”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