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但确实要提醒,财政拨款是要讲节点反馈的。” “不是只讲理想。” 场面气氛有些沉。 李冬生这时慢条斯理的合上材料: “财政局说得对。” “但我也想提醒一句——制度型闭环和市场型闭环,不是对立。” “我们农业三期之所以跑得快,是因为我们每一个节点都能见数据、可回溯。” “这不是因为我李冬生聪明,而是我们早一年开始、早一步布局。” “郑市长的产业平台,是另一条路。” “但我相信,只要他真能跑出闭环,书记会给他同样的牌。” “但前提是,能跑出来。” 郑开来看着他,沉默两秒,忽然一笑。 “我也正要说——你这套机制,跑得漂亮。” “但我做的是实货。” “最后谁走得更远,还得看省委那边要的,到底是制度样板,还是产业收益。” 李冬生微微点头:“那就各自跑,各自争。” “别干扰,别拆台。” “谁先站住,谁就是试点的‘后缀’。” …… 会后,书记王飞收到了财政局会议纪要。 他看完材料,只问朱秘书一句: “冬生进度?” “资金74%,流程节点全面回报,村级反馈机制跑通。” “郑开来呢?” “资金三成使用,设备系统已跑,但平台机制未成。” 王飞沉默几秒,把材料推开。 “这是好事。” “这才叫双线试点。” “不是一个人冲上去,另一个人躺下。” “我要的是能出两套方案,一个成标准,一个成对照。” “这样,省委才能真信我们四九城不是押宝,是在真干。” “这不是台上演出,是台下磨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