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我们跑的,是——链路共赢。” “这场仗,不比谁干得多。” “是看谁——能把这张图,变成省委挂得上名的标准。” …… 这一夜,四九城里,两个系统两条线,都没熄灯。 书记没表态。 组织部没松口。 省委政策组挂了电话。 但整个市里,都知道了—— 这不再是李冬生一个人的农业三期,也不再是郑开来一个人的设备平台。 这是四九城,真正意义上的“双轨改革实验室”。 谁能站到最后? 谁,才能写下制度的名字。 …… 一场春雨刚下过,四九城的街面带着点潮,空气里混着泥土味儿,草也泛了绿。 但市府七楼会议室的空气,还是干得厉害。 因为这里,正在拉开一个新的“副本封测节点”。 时间是上午九点,书记王飞亲自主持。 会议名义是“四九城市县域治理双轨机制协调会”,实则——挑人、压阵、敲板。 农业三期、医疗平台,两套系统,两拨人,全在座。 李冬生坐在右侧主排,身后是张伟、陈默等人;郑开来在左侧,手边是一沓设备回流收益模型图,身后是康州对接组的两名项目员。 王飞这次没铺话头,进来直接落座,第一句话: “农业系统这边,三轮节点稳,财政口反馈到位;平台这边,两轮设备流转完成,已有初期收益记录。” “这两套机制,我看得明白。” “不是不能用,是都能跑。” “但现在我要的,不是‘能用’,而是‘能封’。” 这话一说,会议室里顿时静了两秒。 李冬生笔尖一顿,张伟眉头一跳。 郑开来却动也没动,眼神只轻轻一闪,低头翻资料。 王飞没等他们出声,继续说: “试点项目,不是演示。” “能跑不代表能推广,能转化不代表能建制。” “这套东西,要是进了制度框架,那得先做到一点——可封闭、可审计、可挂账。” “谁能把自己的系统,写成制度里的‘模板接口’,谁就能留下。”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