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康州平台技术汇报完毕,准备接受提问。” 坐在前排的几位部里专家互相看了一眼,都没动。 倒是角落那边,冒出个年轻声音:“请问你们那个模型,是怎么支撑上万人并发调度又能保持实时精度的?” 那专家还没回,郑开来先坐不住了,笑了一声,把椅子往前蹭了蹭,“小赵,你是不是在现场?这问题,不是你半年前在我办公室问过一模一样的吗?” 话一说完,现场好几个人都憋着笑。 那年轻人“咳”了一声,退了回去。 郑开来又把视线转向主席台,“我们系统最核心的,是分层缓存机制和高频率中断调度逻辑,这点在材料第四页有详细说明。” 有人翻资料,也有人直接盯着屏幕听。 李冬生没吭声,他坐在后排左侧,没去抢话,但人却一直在盯着那张平台流程图琢磨。 他不管什么缓存、不缓存的,他就想知道——这玩意儿,到底能不能落地。 讲完不到五分钟,第二个平台代表上台。 这次是西宁平台,汇报人是个女的,三十多岁,声音又快又利落,PPT切得飞快。 “我们平台的数据体系是建立在原生端口解析和场景建模基础之上的……简而言之,模拟人脑决策过程,把经验变量拆成可训练因子,用数据统一管理。” 话听着挺复杂,但坐在场下的几个老技术人员都不由点头。 李冬生听明白了,这女的说白了就是用自动驾驶那套模型,套用到人管人这事儿上来。 最离谱的是——她真就做出来了个原型系统。 “我们在西宁的四个试点已经跑了三个月,平均人力成本下降27%,审批效率提升41%。数据真实,不信可以让人去查。” 这话一出,主席台几个副总都抬了头。 这才是真功夫。 不是画饼,也不是演讲,是拿得出成果的数据。 李冬生一手撑着下巴,另一只手随意地在本子上画圈圈。 他没写字,但心里清楚。 西宁这个女人,估计今天能拿第一。 “请问你们模型的可复刻性如何?” 提问的是分管系统建设的周司长,语气不快不慢,字正腔圆。 “复刻难度中等,需要打包基础库和算法包,另外,需要地方有一定的决策自治权。” 那女专家回答得干脆利落,连停顿都没有。 会场一时间安静了下来。 李冬生脑子里闪过一句话:“这女人,准备得太充分了。” 也就在这时,主席台上的总工低声跟坐边的副主任说了一句什么,那位副主任点了点头,脸色看不出情绪。 李冬生瞧见这动作,心里一紧。 他清楚,这叫“内定信号”。 不出意外的话,西宁平台这个“经验复刻能力”就算是被承认了。 轮到第三个平台上场,是江州。 这回的汇报人明显紧张,说话有点发飘,内容也散。 “我们这边的特色是,把所有审批逻辑自动拆解成步骤模板,通过动态脚本进行排列组合……” 他话还没讲完,坐在边上的一位技术评委开口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