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转眼。 已经是夏至时节。 作为四时八节之一,自古民间就有夏至拜神祭祖、消夏避伏的习俗。 一行人也从巴山巫峡,一路北上,进入了津门地界。 天津卫原本是座水陆码头,五方杂居,清末之时,因为三教九流聚集,龙蛇混杂,市井之间自然出现一大批能人异士。 不过要在津门这地,混出点名堂出来可不容易。 非得有一身常人难及的绝活。 如今这年头,要论能人,首当其推的有十五人,被江湖上盖以七绝八怪的名头,不过这些人也仅限于市井江湖,真要论奇绝之辈,还得是四神。 河神郭得友、财神窦占龙、火神刘横顺以及殃神崔老道。 几人名头之盛,不仅仅限于天津卫,京冀甚至关外都有流传,坊间市井,关于他们几人的传闻更是不计其数。 从名号上就能看出差别。 那十五位要么是绝要么是怪,但这四人却是以神为号。 没点真本事,怎么可能做得到? 还不曾进入城里,一路上陈玉楼等人耳朵都要听出茧子出来,杨方那小子心里头又是惊喜,又有点说不出的恼火。 这些年,他四处找人,一条腿都要跑断,敢情崔老道那狗东西,早就在天津卫混出如此响当当的名头,日子过的萧洒自如。 他已经打定主意。 等见了面,绝对要好好敲他一顿,不,得是好吃好喝供着十天半月,才能一解他这无名之火。 “诸位爷们,白河码头到了。” “往前边过了老街,向东走个一两里路就是鼓楼城门。” 一行人站在船头。 不多时,渡船缓缓靠近码头,远处商贾云集,热闹非凡,乌泱泱一片全是人影,作为八大官渡之一,白河渡口沟通南北,行商、贩运,全都得从这过。 茫茫水域之上,船只如云,大大小小漂着得有好几百。 上次见到如此繁盛水运,还是在黄河的古渡口。 但小城萧瑟,此地却是极度繁荣,花团锦簇,车水马龙。 下船进入渡口老街。 满大街的人力车,穿梭在街头巷尾,行人熙熙攘攘,络绎不绝,听口音,天南海北的都有,马褂、长袍、西装,服饰也是千奇百怪,琳琅满目,甚至还有不少遗老,脑袋后挂着没有剪去的长辫子。 看的几人惊奇不已。 但旁人却似乎早已经司空见惯,大都只是沉浸于自己的事情中。 以至于几人,在忙碌匆急的众人中,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各位爷,要不要坐车,塘沽三个铜子,宁园八个,金刚桥那片也就十个,我看您这似乎是头一次来天津卫,正好给诸位爷带路,还能省了一笔钱。” “宁园,我只要五个铜子,诸位爷,崭新的黄包车,保管各位坐得舒坦。” 还在四下打量,停在路边两侧等着揽客的人力车夫,瞬间围了上来,带着浓重天津卫的口音在几个人耳边掀开。 常年跑车,混迹于码头车站。 一个个那都是火眼金睛。 有钱没钱,生面孔还是老顾客,打眼就能看出个六七成。 陈玉楼一行人,虽说看上去有些古怪,书生、老道、江湖客还有两个女子,但自从渡船上下来,仅是站在那,出尘气质根本遮掩不住,身上也都是锦衣华服。 一看就知道出身显赫。 这种人大都出手大方,是他们揽客的最好主顾。 远道而来,对天津卫了解不多,这进了城总得吃饭住店吧,到时候他们随口说上一句两句,把人请进了酒楼,掌柜的那边又能拿上一笔居间费。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