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正好有了这个由头,自然是将薛琅静臭骂了好一阵子,说她一个丫头片子,嘴上没毛办事不牢,又不会居家过日子,只会乱钱。 原来四五人都能挤得下一间房,现在如何挤不得了?难不成住了新房子,这人都变娇贵了不成? 原来那位薛家起房子的工匠所推荐的一间砖瓦厂由于钱财方面出了些问题,经营不下去了,又急着要钱,所以那砖瓦便打算贱卖了。 众人估算过价格后,觉得若是选择更为优质的那种,以薛琅静目前的财力便有些不够了但选择差些的那种,便又觉得亏得慌。 又过去二十多日,薛家的新房子终于落成。 这间新宅子总共了两百七十两银子,再加上给新房置办生活用具,还有给这么多房购置例如床褥、柜子等等各种家具,总共去近三百两。 这批药材攒的比上次那批还长那么几天,而且其中贵重药草也更多,估计卖个五十两也不在话下。 接下来便是选个合适的日子搬进去。 所以,起房子再加上置办家具,正好将她这段时日攒的,外加从家里暂借的十七两用的精光。 只是在购置砖瓦时,有两种品质不同的砖瓦可供选择,薛玉河一时难以决定,便和薛家众人商量。 该用多少钱也不仔细规划规划,原本百多两银子就能盖好的房子,非得要造什么砖瓦房,硬生生翻了一倍多,最后搞得众人手上都紧巴巴的。 挣了那么多银子,最后家里的家当就只剩下四两银子,比一开始还不如,更没存下一分。 总之,把薛琅静是给骂了个狗血淋头,说她这不好那不行,瞎指挥乱下决定,迟早要把这个家给败光。 关于房子三百两太夸张的问题,这里说下物价,我可是查了很久资料的,包括亩产量、个人的食量、工资、家庭年收入支出等等,然后才设定出文中的各类价格。古代不同朝代物价相差很大,唐太宗时期,12.5斤米5文钱,清朝130文,就唐朝前后期都相差很大,我这里设定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1000块,大致是唐朝的中间数,比较好算。普通米面2文一斤,杂粮面1文,精细米面三四文,肉10文,文里都提过。房子开始说要百多两(10万块)的设定是基于全招赘的话一对夫妻至少一间,光住人的十四间起步,还有别的房间。普通家庭不会有这么多对夫妻,兄弟或姐妹们婚前是混住的,比如薛家现有的房子,7间,所以设定一般的房子是几十两银子,也就是几万块,这是普通泥瓦房的价格。后来,薛琅静觉得钱足够,改成青砖瓦房,当然不仅仅是砖瓦,别的材料肯定也会换成价钱更高的,住人的增至十六间,院子也加大,这里她说预算最多两百五十两。又因为药材的钱,改成更贵的砖瓦,就升至二百七十两。还有二十几两银子是额外的家具的配置,包括十四间住人房的家具(床褥等),以及其他家具,一间一两多应该是合理的。加起来总共接近三百两,而且薛奶奶还自豪说是村里独一份,所以它贵。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