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上心-《农门女猎户种田发家史》


    第(3/3)页

    稍后,便见薛玉河坐在高凳上,手上握着番薯刨一端,另一端抵在墙脚,那铜片下方放着一个大盆。

    薛玉河自然照做。

    在推拉时也要注意手掌抓番薯的姿势,这铜片上的那些小孔极为锋利,一不小心就会被刮走一片肉。

    番薯丝刨好就得拉出去摊开晒干,待将其中的水分晒干,便是番薯丝的成品。

    而推拉的速度也要快,只有速度快才能刨得快,且在铜片上遇到的阻力也小,更容易刨丝。

    需特制的便只有两种。

    磨板与搓衣板类似,但要比它大上一些,其板面上有几十道横档,横档上密布锯齿。

    在俩人的指导下,众人找来高度合适的凳子给薛玉河。

    那番薯刨长约三尺,形如一根长长的木板,尾部稍窄,中间宽些,头部最窄。

    正好,洗浆工具他们家中都有。

    制番薯丝,便要用郑林楚带来的番薯刨。

    其他人则是洗番薯的洗番薯,洗木盆的洗木盆。

    而要制作它,所需的工具也极多。

    只要将已经晒干的番薯丝放在石磨里磨成粉状,便是番薯面。

    待看过指导手册,他们才发现这番薯能制成的成品还挺多。

    “爹,要将磨板架在木桶或是水缸上去,一端也要顶住,左右手各拿一个番薯,往板上压着来回磨就行,书上说这被磨下来的粉会顺着那板上的缝隙流到下边儿的木桶里去”

    因此这工具只要百姓家中都有的就不会特意再去制作,而是优先使用已有之物。

    这东西也简单,便百姓们用来打谷的工具。

    比如打谷桶和谷梯。

    再加上一大张纱布、一个小些的木桶和木盆,再加之水瓢等常用工具便够了,也不需要新添置其他物品。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