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膜拜金主-《农门女猎户种田发家史》


    第(2/3)页

    待所有成品被郑林楚派人取走,薛家也换来了契约中定好的七千二百两银子。

    往后总共能有十五万亩地的番薯要产出。

    就如这次薛家要招人做工,除了这些村民之外,便有不少流民从各方涌来,加入这做工的队伍里来。

    若靠种自家的田地过活,非得饿死不可,最后没办法,干脆卖了田地,弃了户籍成为流民,靠租种别人家的地,或是为人做工过活。

    薛琳静算了算,这么多饲料,得喂一万两千多头猪,就薛家目前这养猪场,就算一年喂两批,得喂五年才能喂完,显然不太现实。

    并且还与薛家算了一笔账。

    七千二百两银子里,有五千两便相当于番薯的价钱,其余两千两百两银子则是给薛家的加工费以及其他损耗。

    这一番说辞,说的薛家众人又是心动不已。

    此前曾说过,如今这绝大部分流民,都是良家百姓,只是因为自从楚国实行人头税之后,百姓家中田地不够的,或是人丁众多的,实在是付不起税收。

    如此多的番薯渣,一文钱十斤,再加其他饲料掺和,用来养猪极其划算。

    因此,人家便又给了一个提议,那便是干脆就直接养它一万两千猪吧。

    如今这批番薯还是四千亩地的产量。

    至少在饲料方面,便极大地缩减了本钱,到时候养出来的猪肉哪怕几文钱一斤,薛家都只赚不亏。

    而且它们每日还能产生大量的猪粪,这便又是极好的肥料,还省了沤制大量肥料的成本,亦能提高番薯产量,简直是一举多得。

    自家这一千两百多头猪,就得找到县里才能找到下家,一万多头猪要如何使得?

    如今许多寻常百姓,连饭食都吃不起,更何况吃肉,而上层能消费得起肉类的有钱人家,也很难吃下这么多头猪,整个县又不是只有他们一家养猪的。

    因此,往往这些流民还都是拖家带口地过来。

    若说它们长期存储还好,但这番薯渣就算经过处理,顶多也只能放几个月,更别说五年了。

    到时全都炮制成番薯面以及番薯粉之后,留下的番薯渣何其之多。

    包括人工费、购置装货的麻袋、柴禾费,以及其他费用。

    薛家便收了不少这样的流民,到如今至少已经有三千人之众,而且还有不断增加的趋势,想来是收到了薛家招大量雇工的消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