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人心动荡-《续汉祚》
第(2/3)页
众人纷纷吃了闭门羹,太尉马日磾再也坐不住。他本来自恃三公,不愿屈尊纡贵去求王允,但见王允谁的面子都不给,只能亲自前去拜访。
王允可以不见普通二千石大臣,却不能不见位列臣子顶端的太尉。亲自站在书房门口,将马日磾迎入屋内。
宾主落座,王允吩咐端上冰镇酸梅水,便不再说话。
王允可以等,马日磾却等不得。连酸梅水也不可喝一口,就急不可耐的劝道:“子师,伯喈是旷世奇才,通晓儒家经典,精通本朝故事。他现在正在编写汉纪,以伯喈才思文笔,必然能称为一代经典。何妨留他一条性命以完成史书,成就千古美事?”
见王允不为所动,马日磾继续劝道:“伯喈历侍数朝,不畏阉宦,忠顺之名天下皆知。董贼辟举,伯喈本不愿就任,是董贼以夷三族相威胁,这才迫得伯喈不得不来朝任职。伯喈虽得董贼信重,却从未残害忠良,反而多所劝导,朝野士人多有因伯喈而免死脱罪的。若是因小过杀了伯喈,岂不令天下寒心?也有损子师你的威信。”
不提威信还好,王允在除董后被小皇帝刻意针对,威信颇有些受损,正想着趁小皇帝不在,杀了悖逆自己的蔡邕来立威。蔡邕虽然是天下名儒,但他家世不彰,根基不深,正好是个合适的靶子。
所以王允干脆回绝道:“过去汉武帝不杀司马迁,让他写出毁谤的书,流传于后世。现今社稷遭逢董贼之乱,衰落已极,朝廷政令只能行之于司隶,可谓危如累卵。正因如此,更应该除恶务尽,昭示天下与贼不两立,如此方能徐徐收揽关东人心。”
“况且,”王允话音一转。“天子年幼,心智未熟,我身为太傅,又岂能放任蔡邕这种奸邪谄媚的臣子在陛下身边行走。若是稍损陛下圣德,那才真是万死难赎其罪。再者,老夫如此得罪蔡邕又轻轻放过,难道听信他在史书中干扰视听,为董贼叫屈,诽谤议论我等吗?果真如此,天下后世又将怎么看老夫苦心孤诣诛董之事!”
话说到这,马日磾知道难以扭转王允心意,当即起身,一拂衣袖离去。
王允微眯着眼睛,看着马日磾背影,冷笑一声,便继续给吕布写信。
出得太傅府外,马日磾越想越气,跺跺脚,指着太傅府牌匾,摇头叹息不止。低声咒骂道:“天要让人灭亡,必先使其疯狂。王允如此狂妄自大,简直就是董卓第二。有道德的人,是国家的纲纪;写作,是国家的典籍。废弃了纲纪与典籍,王允难道还能长久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