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不惜掀桌-《续汉祚》


    第(2/3)页

    王允见刘协不说话,以为自己说服了小皇帝,更为起劲道:“陛下,朝局万事,吏治为先。褒奖刚正不阿的君子,惩处附贼无耻的小人,如此才能倡树正气。正气已定,人心自服;人心既服,牛董等部传檄可定;司隶既已抚平,关东方可自安。然后徐徐迁黜关东州郡牧守,中兴可期。”言语间,王允眼神狂热。

    刘协沉默半晌,开口说道:“太傅,朕明白您一心为大汉着想,是骨鲠忠臣。朕在此诚心向您致歉。”刘协站起来施以一礼,转移话题。“小子听说您将蔡邕下狱,意欲处死,可有此事?”

    “确有此事。蔡邕在宴上为董贼悲鸣,若不重惩,何以激浊扬清,涤荡人心?”

    “蔡邕不过一腐儒罢了。董贼施以厚恩,他一时有些伤怀,诚有不妥,罪不至死。小子听说,董贼在世时,蔡邕并未阿附,反而还有所规劝,朝中数人因之得免。”

    事实上,蔡邕不仅救了部分朝中大臣,在董卓僭越之路上,曾经多次劝导董卓谨守臣节。比如,董卓曾经打造金华青盖车,与皇帝御车几乎无二;还曾经想效仿兴周八百年的吕望作尚父,都由于蔡邕的劝谏而作罢。

    “大节不守,些许小恩小惠何足道哉?!”王允嗤之以鼻。

    “若是太傅执意将蔡邕处死,那刘嚣之辈又该如何?”

    刘嚣,现任司隶校尉,灵帝时便阿附诸中常侍,位至公卿,对天下士族多有残害,为士人舆论所不容。灵帝死后,何进将其罢黜。

    董卓带兵入雒后,立即投靠了董卓,被任命为司隶校尉。为了满足董卓的贪婪欲望和军资所需,更是变本加厉,以“为子不孝、为臣不忠、为吏不清、为弟不顺”这“四不”为名,鼓励司隶校尉部吏民互相告发治罪,借以没收其身家财物。

    司隶诸郡豪杰士族因此身死家破者不计其数。天下皆对其咬牙切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