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她是在一家店的门口遇见苏明玉的,苏明玉远远的看见了她,跑过来紧紧抱着曼茵‘哇’的一声哭了出来。“奶奶,你去哪儿了?我到处找你都找不到,你吓死我了。奶奶,你吓死我了……” 店离家已经不远了,曼茵轻轻拍拍苏明玉的后背,道:“先回家,回家再说,乖,不哭了啊?“ 苏明玉搀着曼茵回到家里。曼茵从小手袋里拿出一万块钱,递给她说:“这是奶奶给你的助学贷款,将来工作了,要还的,知道吗?还有啊,以后的学费,要靠你自己勤工俭学了。更多的奶奶也没有办法了。“ 六月份,苏明玉高考结束,回来和曼茵商量着报哪个专业。 九月,曼茵抱着猫坐在门口,目送着苏明玉背着行囊北上求学。 暑假苏明玉要留在bj兼职赚学费,寒假却总会回来陪曼茵一起过年。她很少回苏家,哪怕只隔了几十步路的距离。曼茵也不会去劝她说什么母女没有隔夜仇的话,有些心结,要她们自己想通才行。 苏明玉不在的那些日子,苏母倒是隔三岔五回来曼茵家代替苏明玉给她读读报纸。 她说:“这些年多亏了您一直照顾明玉。“ 曼茵说:“是这个孩子让我晚年过的没有那么孤单,我要谢谢你,愿意让她过来陪着我。“ “这是你们的缘分,也是明玉的造化。“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你的想法别人不知道,也许会一辈子怨恨你。” 苏母没有说话,只是临走前看着窗边的蔷薇说:“多好的啊,生在沼泽里是开不出这么好看的的。” 这年冬天,一部叫《甄嬛传》的电视剧风靡大街小巷,就连曼茵这样不看电视的人,都从街坊四邻的讨论里断断续续的听了不少的故事情节。 明玉已经去年已经毕业了,上班的第一年便将当初跟曼茵借的‘助学贷款’连本带利的还清了。为了方便照顾曼茵,毕业后她本准备回到苏州工作。但那时上海的一家大公司也向她抛出了橄榄枝。“去上海吧,年轻的时候总要去大城市闯一闯的,奶奶二十来岁的时候啊,也在上海呢。” 上海离苏州不远,明玉回来看曼茵也方便,便去了。 曼茵的眼睛虽了,但听力却一直不错。一个寻常的午后,她摇着摇椅晒着太阳,便听到了一阵‘咔嚓’的快门声。曼茵向着落地窗外看去。 一个青年男子一手敬礼,一手托着相机,正朝着她鞠躬。曼茵带上老镜,眼前的身影变得清晰了起来,越清晰,越熟悉。 曼茵朝青年人招招手。青年人指着自己的鼻子靠近落地窗,一脸的疑惑。曼茵指了指门得方向。 青年人扭动门把手,走了进来,咧嘴一笑道:“奶奶,我是看您这开得好,还有您和这大白猫,这构图,太美了!嘿嘿,就没忍住,我不是故意打扰您的。真的很抱歉。” 曼茵盯着青年的脸看了许久,从摇椅里直起身子,问:“你叫什么名字啊?” 青年人一愣,随后有些不好意思的回答:“黎晓。我叫黎晓。奶奶我真不是故意的,要不我把照片删了?” 曼茵红着眼眶笑了。黎……对了,是该姓黎。当年黎叔说过,明台是他的儿子。 曼茵问:“你家有没有姓于的长辈?” 黎晓有着震惊的反问:“奶奶,你会算命啊?!我曾祖母就姓于。” 曼茵又招手,黎晓上前蹲在她的面前。 曼茵拉过他的手说:“那你应该叫我曾姨祖母。” 黎晓,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不可思议的说:“您是于曼茵?曾祖母的妹妹?……姨……姨祖母,您一直在苏州啊?我曾祖母和曾舅爷在天津找了您一辈子,您竟然一直在苏州?不对,曾祖父和曾祖母曾在苏州住了十几年,怎么就没遇上呢?” “他们……还好吗?” 黎晓沉默了一会,道:“曾舅爷两口子那时候受了些罪八八年的时候就陆续没了,我曾祖父是零一年过世的,前年曾祖母也没了。我的名字还是曾祖母取的。我还有个妹妹叫黎梦。” 曼茵靠着摇椅躺下,摘了眼镜,闭上了眼睛,一点水渍沿着眼尾的皱纹流入鬓发。 她竟从来没有想过去天津看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