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三十七章 拜师入学-《汉元1836》
            
            
            
                
    第(2/3)页
    众人立刻精气十足的大声回复到,同时用羡慕的眼神看向于永凯,现在大家心思都比较单纯,虽说担任副队长没有什么物质奖励,但是毕竟代表了刘锡命的信任,不过之前在街上流浪时,于永凯就是大家的主心骨,现在又表现出色,大家当然也没什么话说。
    刘锡命满意地点点头,训练了半个月好歹有些成效,多少有一些纪律意识了。
    ~~~
    在古代,“入学礼”、“成人礼”、“婚礼”和“葬礼”是人生最重要的“四大礼”。因此,入学当天一早,刘锡命三兄弟便穿上学子的长衫,带着各种礼物赶到了周良才处,等候举行入学礼。
    等到学堂中其他人都到的差不多了,周良才便带他们到学堂入口处站定。
    先行第一礼,即所谓“正衣冠”。由周良才为他们整理好衣服和四方平定巾,寓意立身要正。
    第二礼是“拜先师”。进入学堂后,周良才坐在供有大成至圣先师牌位的桌旁,他们几个新入学的童子先向孔子神位叩拜,然后向周良才叩拜。等老师同意后,再向老师敬献六礼束脩,包括芹菜,寓意勤奋好学;莲子,寓意苦心教育;红豆,寓意红运高照;红枣,寓意早日高中;桂圆,寓意功德圆满;肉干,寓意尊师重道。
    第三礼是“盥洗净手”。行过拜师礼后,刘锡命等人要按周良才的要求,将手放到水盆中“净手”,正反各洗一次,然后擦干,寓意净手净心,在日后的学习中专心致志、心无旁骛。
    第四礼是“开笔礼”。这是开学礼中最后一道程序,由周良才手持蘸有朱砂的毛笔,在他们眉心处点上一个红痣,称为“朱砂开智”,因为“痣”与“智”谐音,寓意开启智慧。
    四礼俱成,周良才对他们几人郑重说道:“嗟尔少年,有志于学,入于门下,得闻圣言,笃志好学,四时不辍!”
    这才算正式完成入学礼,可以进学就读了。至于入学费也被称为纳费,早在行礼之前就已经交了。由于刘锡命三人不是张氏子弟,每人一年要缴五两银子,三个人便是十五两银子,刘锡命以前还对读书没有直观的概念,这下总算知道为什么供养一个读书人如此费力了。
    此时学堂里已经坐了三十来个童子少年,周良才将他们几个新入学的介绍了一番,便让他们去后面坐下开始上课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