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九十七章 学子聚会(三)-《汉元1836》


    第(3/3)页

    刘锡命这才心下稍安,这么看来萌朝的科举还算是相对公平的,相比其他黑心烂肺的官场套路,确实可以算是寒门子弟出头的唯一出路了。

    窦玉泉见状调侃道:“诸君光想着打探新任堂官喜欢,还不如多费些心思背背文章岂不更好,正所谓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嘛。”

    卢嘉鸿和其他几个官宦子弟对视一眼哈哈大笑起来,读书是不可能读的了,这些寒门哪里知道我辈官绅人家的路子,一个二个只是笑而不语。

    到了这会儿这个聚会也算是分出层次了,亭中众人谁有才学,谁是草包,大家一目了然,众人聊着聊着便从一大群人高谈阔论,慢慢变成了五、六个小群体相互讨教。

    倒是谢文乐和李奇范两人,颇有些左右逢源的本事,两人在几个人堆里面窜来窜去,总能接上些话题。

    “刘兄才高八斗,没成想你除了见识非凡,时文写作也是炉火纯青,小弟远不及矣。小弟现居城东望鹤街,刘兄以后可要多来走动。”

    窦玉泉拉着刘锡命讨论了一会儿性理之论,又被他时文功底震惊了一回,说话语气十分羡慕。

    刘锡命心中浪笑,还好劳资有空间灵水催肥,要不然还真干不过你们这些读了十几年的人。

    不过老刘同志也觉得此次聚会之行收获颇丰,进一步完善了心中的想法不说,好歹还结交了一个聊得来的朋友。

    当然这也是他不熟悉此时习俗,所以不知道他今天还得了个天大的好处。

    为什么如卢嘉鸿这些官宦子弟,明明不待见寒门,却还要搞这种聚会?说白了就是为在士人圈子里先打下一个好名声,将来若是真的高中,到时就能轻易在读书人圈子里聚起势力来。

    这读书人的势力说重要也重要,说不重要也不重要,全看你怎么操作,比如晚萌时期,秀才生员经常结社以壮声势,若是遇见弱势的县官,他们还敢聚众闹事、逼迫知县,这其中的利益又谁说的清楚呢。

    这种文人社会在末世的喧嚣浮动,最后到了满清时才渐渐沉静了下来,士风也逐渐由嚣张走向沉寂,这就是后话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