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章 锦衣生变-《汉元1836》
第(2/3)页
而大同社作为一个摆在明面上的组织,一旦名声扩大,吸引过来的人员必定良莠不齐。
所以这会儿刘锡命已经想通了,明面上的结社当然要结,暗地里自己还是要另起炉灶,主要依靠的还应该是自己亲手培养起来的于永凯等人。
反正现在才崇祯八年,有自己掺合,小朱同志怎么地也不会混的比以前还惨吧。
趁着黄宗羲在的这当头,刘锡命也像赶场一般借着他的名气蹭了好几天热度。
大同社的名头也总算在他们一群三十几人的鼓捣下开始在士林里小有名声了。
不过刘锡命心里清楚,就跟后世那些社团一样,要想真正的弄出名声,关键还是要搞事情才行。
这几天下来刘锡命已经和窦玉泉等人商量出了个章程,反正有谢成周这个老熟人在,他决定派许卫和陈翊定到县衙里去。
明面上的说辞是谢县丞请来帮忙处理一下县中堆积的公务,实际上则是替刘锡命仔细翻查一下县中档案,看看有没有什么合适的话题搞一场大动作。
不过三天时间下来,便是黄宗羲也有些扛不住了,刘锡命的蹭热点计划只能就此打住,他则带着黄宗羲回刘家村稍住。
上次在成都他毕竟当着黄宗羲的面吹了一通牛逼,说什么大同之道已然在刘家村小有所成,如今正主到了岂有不看看的道理。
“无疆好大做派”,黄宗羲见刘家竟然专门安排了一只船队前来接送,不由有些感叹。
刘锡命一边邀请他登船,一边解释:“也不全是为太冲兄而来,这不前几天促销卖的太厉害了嘛,顺带让他们过来送送货。”
黄宗羲这才恍然,抬脚登上了眼前的大船。
刘家村此时更加人丁兴旺,黄宗羲在江上隔着老远便看见江边一座大城模样的城镇,几个大的烟囱不断往外冒着黑烟。
“这就是你说的小村子?便是扬州的盐商也没这规模吧。”
黄宗羲一脸惊诧,刘锡命之前的话可是只说略行小道,于一小村之内行大同之道,他可不知道这小村竟然如此之大。
刘锡命叹了一口气,“蜀中情状与吴越不同啊。”
他指了指岸上忙碌的众人,“太冲兄,吴越稳居东南,离陕西河南乱起之地何其之远,我蜀中则不相同。”
“你可知道这些人大多都是因流贼攻伐而流落四处的,小弟不过因缘凑巧将他们收拢而已。”
刘锡命语气越发感叹,“也许正是因为他们饱经苦难,所以做起事来才会更加努力,我刘家村也才能如此兴旺。”
说话间船队已经渐渐靠拢码头,刘锡命带着黄宗羲和前来迎接的管理层互相见了个面,他便直接带着黄宗羲乘坐马车将村子完完整整的游览了一圈。
过了这么久村子移植在为公大道两旁树木都已经存活了下来,微风一吹,枝叶摇动之间,更显得城中一片生机。
“愚兄现在有些明白你所说的产业革命一事了”,黄宗羲游览一圈下来心生感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