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章 建立船厂(三)-《汉元1836》


    第(2/3)页

    大了。

    刘锡命也心中无奈,有空间存在,他即便是在顺庆造船也可以将船带到南海,但是船好造,合格的海军却需要时间和充足的训练。

    百年海军,百年海军,这名头可不是白叫的。

    现在在他空间中安静放着的五艘郑家战船全都是海船,在自家造船厂没有造出船以前,正好用来训练。

    但是刘锡命事先已经了解过了,这几艘海船吃水至少在四米多深,而他家旁边的嘉陵江作为内陆河,只有少数地方才能达到这个深度,而且还都不在刘家村附近。

    因此他只能想出这个办法,依靠挖掘出来一个长660米,宽330米的大湖出来,起码要先让船跑起来吧。

    “放心,这事是难做,但是我把话撂在这儿,船厂和挖湖是往后一段时间的重点工作,全村多余的人力资源你都可以申请调配,咱们家几万劳力,难道还弄不成这么个事情吗?”

    听到刘锡命这话,谢昌达这才脸色好了点。

    眼见事情是跑不掉了,他只好脸色僵硬地挤出了一个笑容,勉强算是答应了。

    窦玉泉有些好奇地问道:“无疆,这建船厂还可以理解,挖湖却是为何?”

    “嘿嘿,眼下已经六月,再过几个月陕西的棉花就要运回来了,你亲自主持过那边的工作,自然对此十分熟悉,你说这批棉花咱们能织多少棉布出来?”

    窦玉泉此前一直在关中帮助苏谨安顿流民屯田,算得上是关中的奠基人。

    他仔细回想了一下关中的安排,当时他和苏谨以及雷洪、赵向阳等人都在,免不得为此摩拳擦掌想要大干一番。

    十万人被他们分散成十个部分,沿着秦岭一线建立了十个村子。

    这里离真正的关中平原较远,没有什么豪门大户关注,凭着孙传庭的手令,一帮人还真的在这里或开荒或购买,弄到五十三万亩土地出来。

    当然了,不全是平地,也还有不少山地夹杂其中。

    但是按照刘锡命提供的种子来计算,至少可以产出200万石棉花。

    如今随着棉价大涨,普通棉布早就从一匹一钱银子涨到了二钱银子一匹,按照刘家村已经扩大后的产能来看,至少可以产出价值数百万两的棉布来。

    窦玉泉算完之后吸了口凉气,不算不知道,一算才知道刘家势力扩大如此之快。

    他看向刘锡命道:“你担心的是棉布销量问题?”

    刘锡命点点头,“没错,按理说国内市场够大,卖出去应该没有问题,但是眼下四处战

    乱,对销量肯定会有影响。”

    “所以我打算打通海上商路,直接把棉布卖到外洋去,如此才能真正将咱们家的实力盘活。”

    窦玉泉若有所思,“海上经商首先便要防的是各路海盗,所以你是打算组建水师?先用这个湖来训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