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舜时名美玉参差,吹彻湘灵幽怨时。听到声声凄咽处,苍梧云锁泪痕枝。” 第六幅: “簌簌时闻解箨勤,龙雏奋起拂长云。虚心一样矜寒节,啸雨吟风自乐群。” 第七幅: “烦暑难消势蕴隆,好依林下纳凉风。幽清更胜浮瓜趣,伴到斜阳待月融。” 第八幅: “梧桐一叶下秋清,无处纷纷更向荣。只此绿荫凉暗度,林风瑟瑟总关情。” 第九幅: “清光一夜化琼枝,好咏春城白雪词。未许骄阳收拾尽,猗猗高拂冻云痴。” 第十幅: “岁寒依旧一林青,也不争荣也不零。报与松梅甘澹泊,虚心好自息心铭。” 第十一幅: “朔风午夜振疏棂,敲碎冰枝梦不成。起看墙头梢上月,离离残雪几竿青。” 第十二幅: “清奇高节岂寻常,不侍东风上玉堂。片月邀来林下醉,一篱好待菊英香。凌寒独伴苍龙舞,映雪方怜红粉妆。岁岁年年依旧绿,清光无限自徜徉。” 第十三幅: “何须林下怨知稀,莫教龙钟与世违。春候不疏桃李艳,夏炎好荫院庭晖。菊残应惋众芳歇,梅绽宜邀群鹤飞。暑往寒来凭自在,清风明月任依依。” 第十四幅: “如斯苞矣足丰盈,云梦潇湘处处情。睢苑气凌彭泽醉,秦中风拂渭川清。破愁好听秋蝉唳,奏管欣飞龙笛声。高节谁堪林下士,嵇生留待着青睛。” 第十五幅: “萧骚不类凡林响,声入清斋好咏诗。趣伴幽禽鸣上下,闲来翠蝶舞参差。景明叶衬青尤润,雨霁窗嵌绿益滋,雅兴常将邀小酌,南窗轻睡夕阳迟。” 田理麦看完十五幅正在裱装的诗,想了想说道: “要是能够将乐伯学生的诗也配几幅就好了!” 戴总说道: “田总,我这里找了两首,不知行与不行?先前我给王总看,他说要你定!” 戴总边说就拿出一个小本子来翻开递了过去。 田理麦一看第一首是熊茗生的《咏竹》: “身高节亮叶青青,大度虚心雨雪经,九亿雷霆仍无惧,生生不息万千龄。” 第二首是杨懋之的《咏竹》: “淇园摇影翠,劲节向天升。宁折不低首,虚怀说德春。” 田理麦看了之后,在心中赞道:好个“宁折不低首”! 第三首是姚国瑞的《咏竹》: “根盘僻壤隐征鞭,稚笋催升舞丽天。数度严冬腰未折,历经酷暑志更坚。成毫入砚滤衷臆,当笛扬歌奏凯旋。最是君身除垢俗,九天丝竹须嘉年。” 第四首是王渊明的《咏竹》: “泉上流云石上霞,淇园千古德芳家。虚心君子有同乐,幽趣东篱粲菊花。” 第五首是杨俊的《咏竹》: “凌云有志尚虚心,风骨嶙峋峙峭岑。无欲无私生化外,唯将孤节托山阴。” 第六首是涂葆香的《咏竹》: “叶茂根深千岭翠,七贤惬意放歌狂。仙风道骨如钢毅,新笋参差争暖阳。” 另外,涂葆香还有一首《竹情》: “竹坞听琴佳话传,疏枝筛月缔奇缘。绕床竹马今犹在,彤管情长伉俪贤。” 接下去的三首都是乐正和的《咏竹》: (一)阵阵萧骚势引伸,风姿骄影拂池频。兴来好伴一梢月,半映窗纱半映庭。 (二)不矜富贵不欺贫,宜入幽居宜伴尘。纵被骚人夸物外,高情总与世缘亲。 (三)南山欹石沐金霞,记有淇园是我家。莫问秋光吟世态,漫将幽趣伴黄花。 田理麦看完之后,笑着说道: “这乐正和是乐伯的儿子,想不到诗也写得这般好,还真得了衣钵!” “田总,选哪几首?”戴总问道。 田理麦犹豫了一下说道: “戴总,全部用上如何?反正有好有差。” “田总,你说了算。”戴总说道。 “那就这样定了。”田理麦说道。 “田总,我有一事不明,古人《咏竹》的诗很多,比如《红楼梦》里就有许多,为什么偏偏选乐老先生的?而且还将这亭都命名为‘乐伯亭’?”官军平问道。 “嗯,官总,你问得好!是啊,为什么呢?那我就说说我们策划这‘乐伯亭’的初衷。乐学注老先生的成就我就不说了,之所以建这样一个亭,我们是想告诉大家,我们这里人杰地灵,也有大家名家,只是缺少宣传而已。如果我们用别人的,别人或许都知道。”田理麦说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