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章 雷霆(6)-《超陆权强国》


    第(2/3)页

    一条条的命令从武昌拍发出去,眼看着护国、军在河南战场上的快速推进,他的心情十分喜悦。有道是喜事成双,这一天的泰晤士报上又给他送来了另一条喜讯。欧洲时间3月17日,德皇、奥皇自李汉处获得意大利国王同沙皇秘密签订‘拉冈尼基协定’协议并得到证实后大怒下向意大利王国施加军事及政治压力,最终借这一场意大利的国家信用危机逼迫意大利国王维托里奥•埃曼努埃莱三世妥协,3月17日维托里奥•埃曼努埃莱三世颁布诏书不承认乔瓦尼•乔利蒂内阁,迫使这位四度连任意大利首相且亲近协约国的权臣兼自由党领袖被迫下野,同时任命亲近德奥的前首相西德尼•桑尼诺第三次出面组阁,以弥补三国同盟之间的裂缝。同时,为平息盟友的愤怒,意大利被迫将意土战争中所获得的位于爱琴海的多德卡尼斯群岛归还土耳其。

    这里意大利还是耍了一个滑头,多德卡尼斯群岛根据1912年意大利跟土耳其两国签订的乌希条约,于意土战争中所占领的多德卡尼斯群岛早就该归还土耳其了,只不过意大利人耍流氓,故意一直压着不给,摆明了是要强占不给的,历史上这里的确被意大利所吞并,直到二战之后才被明文规定主权属于希腊。

    虽说是远在欧洲大陆的事情,但是3月17日意大利乔瓦尼•乔利蒂内阁倒台的确令李汉心情也跟着好了起来,因为这表明德奥两国已经明确的发现了意大利的不轨之心,相信日后定然会分出部分精力盯着这个三国同盟中的油滑者,并因为意大利的二心加紧拉拢其他盟友。作为亚洲可以依赖的准盟友,同时也是为德国提供了这份情报的李汉,他毫无疑问将在德国势力版图中的地位更重一些。

    要说唯一令他感觉有些遗憾的便是意大利王室的权力并没有因此得到削弱,恰恰相反的,那位倒台的前意大利首相乔瓦尼•乔利蒂虽然亲近协约国,但毫无疑问他四度组阁期间已经大为削弱了意大利王室的权力。德奥两国扶持起来的新首相西德尼•桑尼诺虽然亲近同盟国,但是他的能力跟威望都不足以令意大利国内各势力信服。而且,意大利国王维托里奥•埃曼努埃莱三世这个罪魁祸首权力却没有受到打压。不同于其父,信仰天主教的他跟法国、俄国都表现的十分亲近。

    可以说,德奥两国许是因为都是君主制国家,因此也不愿意过分削弱盟国的王室力量,但两国对君权的固执,必然将在未来因此受到重创!

    河南战场上,李济深部经过紧急抢修,很快几段被逃得匆忙的吴佩孚命人炸毁的铁轨得到了修复,后方孝感车站已经紧急调拨了一批车皮抵达信阳,第十师前头部队立刻出动掩着京汉线一路北上直往开封杀去。南阳的战事也随即沉寂下来,但这并不等于说战斗完全结束了。护国、军兵分数股,十师在李济深的带领下沿京汉铁路快速推进中;第八师则在李济深的带领下快速杀往汝州方向,意图配合已经杀入豫西的张国荃部第十四师,尽可能的全歼北军第五师靳云鹏部。

    原本护国、军认为北军的河南防线防御坚固,攻打可能要费些时间。没曾想轻轻一发力,号称固若金汤地信阳跟南阳城防就土崩瓦解,这让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新兵部队在微微感到失落的同时也明白了自己的强大,增强了军队的士气跟军心。军官们也多少有些失落,学校学到的各种步兵冲锋战术,居然都没有派上用场。虽然取得了胜利,而且是很轻松的胜利,但他们丝毫没有激动的神情,特别是那些立功心切的中下级军官,更是怅然若失,咬紧牙关要求部队迅速追击,多抓逃兵。

    于是乎,一面逃得飞快,一面追得使劲,这个时候,李汉部的军事训练效果就体现出来了,一直都没落下的越野等体能训练令护国、军在追击残兵中发挥了最大的作用。北军溃散后纷纷抱头鼠窜,尤其是南阳第十二师更是被打破了胆,一路溃逃几乎是将身上所能丢弃地一切东西都抛落道上,只知道撒开脚丫子跑。而追击的护国、军士兵却能在背负枪械、带着子弹带跟手榴弹的情况下,仍然能在速度上丝毫不落下风,跑着跑着,就有北洋军士兵停下来喘粗气,他们实在是跑不动了,只能束手就擒当俘虏。更滑稽的是那些大烟鬼,情知跑不过护国、军,没跑两步就跪在道路边,双手举得老高准备投降,但奉命追击的护国、军战士连看都不看他们一眼,纷纷将他们丢给后面的人处理。

    京汉铁路起点站北京,终点站原为汉口现为汉阳,是这个时代中国最重要的陆上交通命脉。谁控制了这条铁路,谁就掌握住了战略上的主动权,无论是从北方南下的军队,还是从南方北进的军队,要想进行战略展开,都必须首先控制住京汉铁路。

    此次护国、军大举北上,进攻袁世凯的北军。李汉之所以确定“主打河南”的战略,就是为了打通京汉线。虽说他掌握的安徽也控制另一条南北大动脉--津浦铁路的部分路段,但因为安徽比邻山东、江苏、河南三个北军掌控的省份,战略上陷入不利局面,不宜摊开兵力从安徽发动进攻。海运李汉更是从来没有想过,他的江防舰队这半年来一直都没增加新舰,不过他是打得什么主意,现在江防舰队面临海军不占优势这一点是完全可以肯定的。而且军政府不缺车皮却缺少船只,因此和海运比起来,铁路运输无论从时间上还是效率上来讲,都是最符合护国、军战略需要的。何况,攻陷了信阳之后,护国、军便可以沿铁路一路北上,顺流攻取河南直隶,在最短的时间将兵锋推进到威胁北京中央的地方。

    也因此,信阳无论在南北双方的版图上都是极为重要的一环。信阳之战说到底,其实就是一场铁路之战,守住信阳,就守住了河南的大门,攻克信阳,就夺取了京汉线上很重要的一个战略点。攻守双方原本都本以为要围绕着信阳的控制权,展开了一场惨烈的厮杀的。却没想到局势的变化之快让双方的军事指挥官都感到惊讶。

    作为河南督军同时兼第三师指挥官,曹锟本以为在他的麾下爱将吴佩孚的领导下,信阳至少可以坚持到他率领第三师全部南下,并在信阳处同护国、军来一场去年‘河南攻守战’的移位版的。毕竟曹锟从未怀疑过去年西军能做到的事情,他曹锟不能做到。可曹锟显然没有料到信阳吴佩孚部在遭遇了比之去年北军第六师更大的空袭中几乎损失了董山前线的全部精锐,北军本来便少有对付来自空中威胁的手段,而军政府经过了半年的发展,已经生产了更多的飞机装备。

    也因此,丢失了董山阵地之后,信阳立刻便变成了无险可守之地,吴佩孚果断的丢弃信阳保住麾下主力虽然是战术上的失败,但是从战略上来将保住了有生力量未尝不是失败中的胜利,只可惜...曹锟就算是懂这些,他也断不会再给吴佩孚好脸色看,因为丢失了信阳跟豫南的责任太大了,大到他这个河南督军都不敢去担当。

    现在曹锟正是如此,此时已经一路乘坐火车逃到了许昌的吴佩孚正垂着脑袋立在角落,一言不发一脸阴沉的听着曹锟的怒吼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