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吴江乱-《重生之平行线》


    第(2/3)页

    事有反常必为妖,嗅觉敏锐的者们立刻兴奋起来。仪式当天,的衙里村几乎被各种长枪短炮挤爆,在镁光灯疯狂的闪烁下,穿着一身精致得体的定制西装的范博不负众望的抛出了猛料,要投资三千万兴建吴江碧螺春国家原产地域保护区,采用最新的无性扦插、嫁接换种新技术,以千年茶树为基础,在保护区内建立吴江地方叶种良种母园,选育出2—3个茶树优良品种作为吴江碧螺春未来主导茶树品种,大力推广最纯正的碧螺春茶。

    主管农业的副市长袁长河随后表态,市政fu将大力支持启动保护区项目,并和省农业厅一道上报农业部,尽一切可能和努力使项目通过审批。

    吴江县县委书付民之表示,吴江县委县政fu将以最大的诚意和最优惠的政策来支持吴江碧螺春茶叶公司在地的投资和发展,并代表吴江人民对范总经理为茶文化和茶传统保护所做的贡献表达最诚挚的谢意。

    范博就这样用大无畏的忽悠精神,以九真一假的谎言最高境界,凭空将温谅给他的权限扩大了三倍,然后画了一个可口的大饼,步步下套又环环相扣的将所有人吸引到这场炒作的游戏中来。如此三板斧打完,公司已经在吴江县完全稳了脚跟,关系络也初步铺开,曾经观望或萌退意的各省主要经销商纷纷回归,销售渠道基恢复到94年茶市崩溃前的程度,一潭死水的碧螺春困局终于有了极大的改观。

    随后,在等待保护区的审批过程中,范博率先启动了良种母园建设,经过各种谈判和幕后交易,以极其优惠的价格拿到了西亭镇的七千亩茶园,将秉场、石公堂里、东村、东河、缥缈村一带的重点产茶区一打尽。这远远超过了母园所需的土地,范博的醉翁之意当然不在酒,他在意的,是产购销一体化的设想。

    长期以来,市场上的碧螺春茶其实都是很走俏的,之所以产量不高,是因为当时一直实行统购包销的政策,控制市场的供销部门制定的收购价格很低,群众亏严重,不愿意多采交售,政fu只能以政治任务的性质向产地布置产任务,故而碧螺春茶的产量一直维持在十几吨左右。

    90年代初随着供销体制的改革,茶农的积极性显著提高,茶园面积也以每年七八百亩的速度递增,碧螺春的产量突飞猛进,直至1994年,受外汇波动影响,茶叶产瞬间跌入低谷,一下子被打回原形,差点不能翻身。

    原因就在于碧螺春茶的销售一直都是坚持外贸为主,兼顾省内外的原则,当94年出口急剧减少的时候,供大于求的现象十分突出,绝大多数茶叶经销商和产企业赔的血无归,而吴江碧螺春的国有茶厂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宣告破产,从而被安保卿全资买下。

    虽然此时已经95年底,可这场席卷整个茶业界的低潮还没有过去,甚至愈演愈烈,许多茶农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叶智伟起先已经做了许多工作,可愿意跟公司签订采购合同的茶园仍然寥寥无几。

    没有茶叶,宣传做的越,承受的损失就越大!

    所以范博打算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趁现在市场低迷,通过吴江县政fu制定统一收购价,直接从茶农手里收购茶园,再雇人种植采摘,短期的成虽然增加,可从长远来却是利大于弊!

    叶智伟顾虑这一步迈的太大,要求范博向温谅请示,可范博以他赴苏时曾得到温谅全权授权为由,独断专行,毅然决然的走出这一步。

    叶智伟再次请示安保卿,安保卿默许!

    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从孤身一人赴苏,举目无助,四顾茫然,到如今七千亩茶园在手,成为市县领导的座上宾,范博踌躇满志,大有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豪情。

    然而,水满则溢,月满则亏,谁也没有想到,骚乱会来的如此之快。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