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余波(六)-《大国海魂》
第(2/3)页
有名无实的波罗的海舰队总司令,德皇威廉的弟弟,通常换做亨利亲王的大普鲁士王子阿尔贝特威廉海因里希毫不犹豫的强调道:
“贝特曼霍尔维希先生和马克思亲王坚持战争结束后处理海蒂西莱姆,但事实是如果我们不在年轻人获得更高的威望之前扼杀一切,战后我们很有可能失去对他的控制。”
“亨利亲王,你确定除掉海蒂西莱姆之后,海军还能继续胜利?”
贝特曼对于亨利亲王的阴暗心理了然于胸。亨利亲王1880年加入海军服役,1901年9月13日担任海军上将,1903年至1906年就任波罗的海舰队指挥官,1906年被任命被大洋舰队总司令,后因为与提尔皮茨的冲突,被重新调往波罗的海舰队。欧战爆发后,亨利亲王成为波罗的海舰队总司令。
与英国本土三大舰队有些类似,德国本土的大洋舰队与波罗的海舰队虽然是平级部门,但是大洋舰队拥有帝国全部无畏舰、战巡和绝大部分新锐轻巡、远洋驱逐舰,而负责监视俄国的波罗的海舰队仅有几艘重新动员起来的老式战列舰和更加老旧的穹甲巡洋舰。
坦能堡战役后,帝国在东普鲁士的被动局面被彻底打破。陆军要求海军在波罗的海沿岸采取佯攻牵制行动,掌握海军部的年轻人在英格诺尔的支持下,绕开波罗的海舰队司令部,另行组建一支编制并不固定的波罗的海封锁舰队。
亨利亲王仅剩的战力被抽调一空,波罗的海舰队名存实亡。所以亨利亲王有理由怨恨年轻人。
威廉的德国已经更换四位首相。论能力和格局,贝特曼霍尔维希远不如前三者,但是贝特曼霍尔维希却是在任时间最长的。贝特曼之所以能够顶住皇帝威廉种种不切实际的奇思妙想和爱惹事的性格,牢牢占据首相位置与他补锅匠的曲线救国不无关系。
“陛下,我坚持我的观点!”
“贝特曼先生,我将带领海军继续获得胜利,这一点毋庸置疑!”
对于讲究经验的海军。五十三岁远谈不上垂垂老矣,但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皇帝本人都清楚亨利亲王的斤两。三十九岁晋升成为海军上将固然风光,不过说到底。这还是霍亨索伦姓氏的功劳,须知道三十六岁海蒂西莱姆在晋升海军中将之前已经获得一系列海战胜利。这个不是远东解救战争式的“胜利”,而是真真切切的击败不可一世的皇家海军!
“那么我们如何平息海军内部的反对声?”
最富民主色彩的巴登亲王马克思冯巴登不愿意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他一眼看穿了德皇威廉犹豫的根源。
华丽的分割线
“终于可以松一口,小伙子们还活着,还能看到威廉港的雕像,看到基尔港的橡树!”
帝国海军的精华――大洋舰队一百来艘战舰在北海南部分成三个方阵,在如墨一般的大海上扯开数十公里的战线,趁夜朝东北方向的赫尔戈兰湾开进。
簇拥在甲板上的英国水兵被劳伦中校调教出来的陆战队员押送至运输舰甲板下的舱室。侥幸逃生的英**官们抹去额头上细密的冷汗,战战兢兢的抽着香烟享受侥幸得来的军官待遇。
喧闹的运输舰终于获得深沉的宁静。挂着中将军衔的王海蒂蹲在烟囱前段的飞桥上,大口大口的吸着嘴里的烟,在过肺之前又抢着绣吐出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