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这放在古代,用兵的最大消耗,就是粮食。 李元徽虽然没有如去年一样,一直盯着春耕和冬麦收割,但在忙于军务之外,也一直关心着粮食储备。 洛阳方面经过一番准备和战略部署,出兵的时间是在五月中。 等到慕容德舆率军到达叶县的时候,时间已经是六月了。粮食方面,基本上就是各吃各的粮。 慕容德舆的外四家军由洛阳转运粮食,豫州军和慕容麾率领的中军则是由豫州方面供应。 江淮李元徽这里不用说了,不要他出粮食救济别人就不错了。 这一点上,李元徽还是觉得高智兴这个扬州刺史干的是真不赖,首先是对于朝廷催要粮食一直以府库和常平仓储存不足为由拖延抗拒,另一方面作为刺史,之前也干的也是太守这种地方军政一把手,所以治政经验丰富,江北三郡的编户齐民,恢复田籍,鼓励农业生产,赈济穷困,以及收取税赋等事务全被高智兴接过去了。 而高智兴本人,到扬州之后感觉自己总算是人尽其才了。 毕竟天底下能找到这么一块没有战乱,较为安定的地方也不容易。 这里跟洛阳也不同,不用整天想着党争和站队,往往一件轻而易举就能决定的事都要争论个不休。 而他之前担任的少府,虽然是九卿之一,但朝中的风气实在是让他如鲠在喉。 如今整日忙碌,却格外充实。 高盎一开始到了江淮,觉得到了这地方少了管制,整日出去骑马射猎。 有时候直接跑去豫州地界去狩猎。 因为淮南这边的土地,大多都耕种了。李元徽严令不得田猎。但凡又践踏麦田者严惩不贷。 高盎不是那种头铁的人,出于对规则的敬畏所以跑到隔壁不远的豫州去射猎了。 因为那边有大片的荒地,很多地方没有人烟,却狐兔丛生,甚至有虎豹熊罴出没。 不过这打了一个多月猎,一回到合肥旧城,就听说跟他一起来的罗士襄跟李元徽出征就立功了。 高盎听说以后,顿感错失了立功之机,直接来到叔父高智兴的公舍之内,“叔父。” 正在伏案埋头处理公务的高智兴闻言抬起头来:“是六郎你回来了,怎么样,这趟猎物可还丰厚?” 高盎道:“回叔父,射了一头熊,熊掌我都给你带回来了,还有两张虎皮对了叔父,我听说罗大那小子已经建功了?” 高智兴笑道:“前些时日罗士襄随李都督突袭皖县的魏贼,斩首数十,俘敌数千,被都督嘉奖,并赠他一匹良马。怎么,六郎也有心建功?” 高盎闻言愣了一下,然后道:“叔父,大丈夫自当建功立业,可若是我主动去投”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