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北人善骑射,南人善舟楫。 这事是早都有定论的。 但偏偏,淮南这个地方,其实有些不南不北的尴尬。 北方觉得他是南方,南方觉得他算北方。 南北相争的时候,这里几乎又是战场一线。 所以淮河以南,长江以北这块地方,历来民风彪悍。 这里既能看到水师舰船的妙用,也能看到铁骑纵横的威风。 会骑马的有,识水性的更是不缺。 所以曹元静这个话有个明显的问题,李元徽本人是不通水战。 但这不代表他手底下这些江淮人也不通啊。 更何况还有个跟杨素灭南魏的吕钦,人家也是参加过灭南魏那种大规模水战的。 不过陆恭仁也是明白曹元静这番话的意思,那就是给众将和东魏将士们打气呢。 毕竟双方交战以来,东魏这边可是什么便宜都没占到过。光在濡须口被锤了。 现在一提起跟江淮燕军打仗,军中的士气可是很令人堪忧。 而柴桑这场仗,基本双方都要依靠水军来决胜负。 柴桑在江南,江北的寻阳方向想要救援就得用水师渡江。 只要能隔绝大江,柴桑这就是个孤城,早晚能拔下来。 所以现在曹元静担心的就只有一个,李元徽缩在北面,不救江南的柴桑,甚至连寻阳都一并放弃了。 如果是这样情况,曹元津就敢料定,李元徽不足为据。 因为人心向背,手下这边被围,你不救援?这样的上司谁愿意跟? 若没了军心,江淮这三郡之地,不是手到擒来? 李元徽自然是不会让他失望,仅仅在他到达豫章郡的十余日后,来了。 六月中,镇南将军、都督扬州军事、邺县侯李元徽率水陆大军三万余赶到了寻阳。 江淮和江东争锋的主战场,换成了柴桑、寻阳一线的长江中段。 此时,双方的军力对比还是东魏占据优势。 前将军李雄,后将军刘长彦,左将军陆恭仁,右将军朱浚,护军将军韩陵和抚军将军王雄延各领兵,此六人个率精兵万余人。 楚王曹成本部两万余,豫章太守、燕国公慕容靖麾下七千余人,沈尚法麾下同样是万余人。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