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而最后的陈棱的步军大阵此刻却对于局势没有半点帮助,无奈之下只能徐徐后退,准备撤往襄城方向。 而骑兵会战之中,西军在士气和数量上都占据了优势之后,段武臣和普姑苏全都察觉到了形势的不妙。 也看到临颍方向的援兵应该也是无法在短时间内跨过颍水过来支援,于是两人几乎是一前一后作出了同样的决定,撤。 这仗的败局已定,接下来大概率是被打的落花流水。 但骑兵的好处是,不容易被敌军打成歼灭战。 两人迅速率领本部奔向襄城方向,因为那里是己方在颍水和汝水两条干流之间最近的据点。 而此时李二已经从东军骑兵的战阵之中杀穿了出来,左右两把刀上已经是血迹斑斑,而他的衣袖已经被血浸透了。 “东军要走,尔等可还愿意跟我在杀他个来回?” “有何不敢?誓死追随大将军。” “誓死追随大将军。” 众人齐声高呼应答,虽然已经奋战多时,但士气依旧高昂。 这时候,远处也奔袭过来一支骑军,却正是江淮猛将常雁衡和罗士襄,两人各率本部精锐骑军,合计两千余人,见到李二之后双双拱手道。 “敦煌公,我等奉大将军之命前来听候调遣。” 常雁衡和罗士襄两人在一旁观战早就按耐不住了,一直在跟李元徽请战,本来李元徽是派他们两个从侧翼切入,接应二哥的骑队出阵,却没想到两人还没到,李二自己率队杀出来了。 李二也一直喜爱常雁衡和罗士襄的骁勇,不过因为他们是兄弟的亲信,也不好挖人,见二人前来助战大笑道:“有常罗两位将军相助,真是如虎添翼,” 随后高声道:“诸位,随我在蹈一阵!” 说罢之后,将双刀归鞘,纵马而去,奔向远处已经开始像西逃窜的燕军骑队。 众将紧随其后,三千铁骑更是云集景从。 正面的各部西燕骑军,首尾相连,如同一线大潮奔涌向前,万马奔腾的景象极为壮观。 处在最前面位置上的,是李家三郎本人,而跟随他左右的,则是李二所部余下两千的玄甲骑兵。 这一仗,李家兄弟三人几乎是毫无保留的拿出自己的最精锐的家底,其中李二李三还亲自披坚执锐,冲锋在前。 李四在后面,沉着应对,也及时的派出援军,并奋力抵挡北岸之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