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新郑的麻烦比起襄城还大,对双方来说都是如此。 首先新郑的兵马尚有八千,且都是算是能战的精锐,其中骑兵就有三千,步军五千。 但新郑却没有大批的粮食,八千步骑人吃马嚼,城内的粮食最多也就是能坚持个个把月。 因此李二留下将近三万兵马,还跟李元徽打招呼,让他把陈郡的刘元庆、萧释之调到新郑一带。 将近五万兵马直接把新郑给围了,并且是做好了长期围城的打算,同时还写信劝降。 城内守将段武达、娄浚、尉迟恭三人,其实心下都不想坚持了,毕竟眼看着这洛阳朝廷就要没了,但娄浚和段武达都有顾忌,因为他们两人的爹都在洛阳,若是直接投降,恐怕对他们的大将军父亲会造成影响,最起码是不能投降的太快。 尉迟恭也是娄居士一手提拔的大将,因此也是顾念老上司,打算也是守到不能守的时候该降就降了吧. 但是,有些事情却发生的非常之突然。 李元徽在搞定了襄城之后,将表兄窦琮派往了宛城,将堂兄李孝杰留下驻守襄城,表兄王翊驻守阳翟,并将这多达数万人的俘虏分别在这三地安置,并嘱咐这几位亲戚要采取怀柔政策,消化这些俘虏,吸收他们加入西军。 随后带着三万步骑北上,与围困新郑的大军汇合。 此时,洛阳城内人心惶惶,而最慌的就是宫中的皇帝和庙堂的几位宰相、尚书。 毕竟洛阳这座城池,本身就是天下最为雄壮城池,城高墙厚,又有诸多关隘护持。 毕竟他们一旦西军打进洛阳了,大概率是百姓们该怎么活着还怎么活着,下级的官员和小吏这些具体办事的人,应该该也影响不大。 只有决策层,新朝是没有他们的立足之地的。 段义弘和娄居士两人除了留下足够的军队守卫虎牢之外,余下的各部全都带回了洛阳,随后两人各自上了奏表请罪。 按照以往的惯例,皇帝应该对这种老臣宽容一些。毕竟这两人都是都是从文皇帝时期就成为大将军,南征北战,劳苦功高。 虽然不敌西军,但念及过往也不该太苛责什么,毕竟都到这个时候。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