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到了这个节骨眼上,大家都很紧张。 如果这么一次尝试失败了,哪怕能够总结经验,但也实在是太可惜了。 所有人都在心里默默的祝愿着彩排所展示出来的效果,能够成功的达到预期。 很快。 一行人便来到了观众席这边坐好。 舞台上,桑莲正忙着动员演员。 事毕,桑莲便冲着不远处楼上喊了一声。 “阿霖,可以开始准备了。” 楼上的身影赫然便是李景霖。 在比划了一个“OK”的手势后,便来到了音乐总控室。 戴好耳机,和桑莲那边的耳麦做好连接。 左耳是监听与沟通,右耳是返送。 面前的三个麦克风,一把是用来沟通舞台,扩音类的,正式彩排要关闭。 而剩下的两把,一把连接桑莲的耳麦,一把连接着导演室内的调度。 很快。 导演室便发出了“开始”的信号。 在灯光逐渐暗淡后。 李景霖便缓缓的开始推送音量键,淡入淡出,并且牢牢的盯着总控台上展示出的音乐波段。 节目,也正式开始演出。 一开始,来观摩的“老板”,以及台前幕后的演职人员,都很紧张。 有的怕出问题,有的则是没看过,导致心里没底。 但随着节目的开始,无论是演职人员的状态,还是“老板”们的心情,都开始逐渐步入佳境。 混沌的初开,太阳的上升。 62面鼓齐奏。 太阳的辉煌刚刚过去,巨大的水幕降于舞台。 王书记十足感到惊艳,甚至一度怀疑,这歌剧舞剧院的科技这么发达了?这特效怎么 不对! 只是稍微闪过这個念头后,王书记就震惊的看到,这水幕打在奋力击鼓的演员们身上,溅起朵朵水花。 “这居然是真的水!真是水?!” 这样的震惊。 并没有逐渐消散。 大自然的水与火,到了舞台上,那也是真实的水与火。 真实的道具。 演员们脸上佩戴的超过120种独特的面具,全都是来源于各大少数民族的民族特色。 根本不是专业定制的。 干脆就是老乡们从家里带来的。 而随着演出开始。 王书记便愈发放下心来。 虽然说是不懂艺术,但哪能一点鉴别能力都没有呢? 这演出的质感,确实不一样。 但不一样的不在于到底“专业不专业”。 而是因为,这些原生态的演员们身上,有着一种来自于原生态的野性。 是的,这样的野性,在表达远古题材印象的时候,简直是堪称绝杀。 桑莲与李景霖的共同架构,不仅完全淡化了众位演员“非专业”以及“没有舞台经验”的问题,还反向的将这些传统意义上的“缺点”,通过远古的质感,化作了“野性”的特色。 反而让舞台表现的张力,呈现几何倍数的攀升。 不事雕琢的舞蹈技巧。 却充满了民间乡土气息,展示着滇南少数民族们,对生命自然的理解。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