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张伟笑了一声:“这回郑市长是真有点成绩了。” “有成绩不代表有基础。” 李冬生慢条斯理地把办公桌上一份新文件按顺序摆好,“一两次靠冲劲能成,但长期靠的是配合力、统筹力、落地力。” “这三样他要哪一样薄了,这风口就成了风刀。” “咱们不拦着,也不推着,只看他走到哪。” “市长,那您这边要不要提前布局产业园三期?” 李冬生合上笔,点了点头: “可以开始调研,但不声张。” “只找两三家本地企业走走,文件别动,名目先挂在交通规划下边。” “这东西得在他还没反应过来之前,把地锁住,把人谈妥。” 张伟立刻会意,记下笔记。 “那您要不要提前和书记通个气?” 李冬生淡淡一句:“书记那边,我明天下午去坐一趟。” “不是报备,是汇报。” “要让书记知道,产业园是四九城的事,不是郑开来一个人的台子。” —— 而与此同时,郑开来那边也没闲着。 他在市府对面租了一个小型写字楼,挂了个牌子叫“招商协调工作组”。 名义上是为了方便与康州客商接洽,实则是他的“平行小班子”。 “小金,你去把那几个招商公司名单重新整理一遍。” “我不要看写得多漂亮的,我要看那种能扛事的——哪怕是民营的,只要人靠谱,钱实在,我就敢签。” “还有,别老盯着产业园西郊一带,那的方快成李冬生的的盘了。” “把眼光往南郊放,那块靠近物流口岸的的方没人动过,是块活的。” 小金一边记一边抬头问:“那块的方现在是归哪个副市长管?” “管归李冬生分的建设口,但批文没动。” “只要我这边速度快,把招商的架子搭起来,企业一落户,那批文自然跟着来。”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