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宣传口还特地加了一段说明:该图为市委组织部封测机制提交资料内容之一。 一石激起千层浪。 农业系统那边没人吭声,张伟一边刷评论一边气地捶桌子。 “咱交的是‘责任归属图’,他们交的是‘彩色宣传片’?这还比什么?” 李冬生翻开草稿本,没看手机:“他们在讲‘怎么用’,我们讲‘出事后谁管’。” “你觉得组织部,是信宣传口,还是信调研办?” 陈默一听这话,顿了下,小声说:“但问题是,现在网传得快,年轻干部也刷公众号,你不说点华丽的,人家压根不翻你稿子。” 李冬生转过头:“你知道组织系统要什么吗?” “他们要的不是图漂亮,而是可挂可用,可写进制度文书的。” “流程挂上墙只是好看,但只要出了事能顺着这张图查下去,查出人来,追到账,那才叫制度。” …… 下午,王飞召开一个“小型座谈会”,组织部、宣传口、农业厅、财政局、经信口的人都来了。 书记语气很淡:“三份图,我都看了。” “都有亮点,也都不完整。” “我不怕图漏点,我怕图漏人。” 他说到这,抬起手指在空中比划了下:“这张图,出了问题谁担?出了事谁扛?谁出文、谁建模、谁指令下去的,在哪一环写的清楚?” 宣传口那位还想再说点“平台逻辑”,书记直接打断:“别跟我谈什么动态清晰流程图,我要看——封账机制,出事后的追责流程图。” “别只想着跑通,要想着跑崩了谁来背锅。” 全场沉默。 组织部长清了清嗓子:“书记的意思很明确,这次封测不是比谁好看,是比谁能成为组织培养对象。” 书记点点头:“对,不是选一个搞项目的,是选一个能写制度的。” “搞项目的人多,写得出制度图的人少。” …… 散会后,组织部出了第二份通知。 《机制合稿提名人选方案》,文件中列出了三人名字: 郑开来、李冬生、刘世衡。 三人需在72小时内提交整合大纲草案,不限角度,不限方法,不限格式,唯要求: “能挂,能讲,能用,能查。”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