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组织看不到你嘴上的忠诚,但看得到你心里的勇气。” “从今天起,谁敢干,谁敢扛,就敢提。” “制度画像,不是官帽儿。” “是——你敢扛多少,就配多高。” …… 场下没人说话,但很多人坐得笔直了。 他们知道,这是一轮权力大洗牌。 而这次,光凭交情——不够了。 的上图。 …… 当天深夜,组织部政策处门口。 张伟看着新送来的一摞摞画像报告,感慨道: “你说咱干的事,到底是挡人升官了,还是帮人上去了?” 陈默接话: “这年头,把话挑明了、把人摆正了——好事。” 李冬生背着手,望着门外市政大楼的灯光,只说了两句: “以前人走关系上。” “以后图走人。” 制度画像刚立住脚,反制就到了。 这次不再是流程里捣鬼、数据上造水。 而是——话术。 所谓“忠诚高于流程”“调研重于挂账”“资历压住画像”,各种话在市委几个中层传得飞快。 …… 第一枪,是政协那边开的一次“老干部座谈会”。 一个退休的副市长发言,话里带话: “干部成长,要看全面表现,不能光盯着系统数据。” “要守正创新,不能‘唯图画像’。” “我们不能把一代干部的荣誉,都让一个图来评。” 这番话第二天就上了简报摘要。 虽然是老干部讲话,但谁都听得懂——这话是有人在背后递的。 …… 第二枪,是市政研室的一篇“内部讨论稿”: 标题叫: 关于制度工具对选人机制可能产生路径依赖的思考 文中点名提出了“图式决策”容易造成“能力偏食”“结构僵化”“干预效应扩大化”等问题。 还特别指出: “有干部反映,流程节点压力过重,签字变成责任转嫁。” “部分制度图内干部出现‘图内内卷、图外躺平’倾向。” 文末一段话最狠: “制度本应服从组织,而非反客为主。” …… 李冬生看到那份讨论稿,没说什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