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逆排名公示一出,机关里像锅端了的粥。 三天时间,光是匿名信就收了七封。还有人打着“干部老同志联名建议”的名义,给市委书记寄了份“稳定建议报告”。 报告的核心只有两个字——暂停。 暂停逆排名。 暂停破格提拔。 暂停那个叫李冬生的人,自己立规矩。 …… 署名的是机关里十一个正科以上干部,大多年头在十年以上。 他们不是直接骂李冬生,而是从“队伍稳定”“忠诚干净”“风险可控”这些大词出发,打了个包围圈。 话说得很圆: “我们不是反对改革。” “我们担心的是年轻人资历不足,扛不住岗位,影响大局。” “我们也理解组织提人难,但也要有梯次、有节奏、有传承。” 最后一句最狠: “部分干部在无完整历练情况下被快速提拔,或引发‘破格焦虑’,不利于机关生态长期稳定。” …… 这封信送到书记案头那天下午,市委办公室内部的茶话会上,整个气氛都变了味。 “这回该收一收了。” “制度不是硬刚出来的。” “破了格不打紧,关键不能破了序。” 一位老副秘书长喝着茶,轻描淡写地说, “年轻人气盛,但不能忘了这系统是怎么一步步走到现在的。” “不是靠动刀子,是靠大家一起守规矩。” …… 书记没吭声。 只是看完信,把它合上,递给秘书: “送给李冬生。” “让他自己看看。” “然后写份答复。” “别让我动嘴,他自己动笔。” …… 李冬生拿到信时,刚结束和基层挂职干部的视频访谈。 通话里,刚刚被破格提拔的吕一南还在说: “李处,我不是害怕干,是怕干了也没人看见。” “现在组织看到我了,我更不敢松了。” …… 信看完,李冬生没骂人,也没皱眉。 只是放下信,自己打开电脑,敲下一行字: 答复意见:《干部选拔机制改革建议函》 正文不长,三段话。 第一段:我理解你们的焦虑。 第二段:我尊重你们的资历,但不代表我接受“资历决定一切”。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