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再给他们出三道题——流程可复制性,数据可监督性,干部可操作性。” “让他们写。” “写得出来,就是体系。” “写不出来,就是项目。” “我们要的是——系统不是靠人能跑,是靠制度跑。” “制度能跑,人才敢上。” …… 夜深了。 李冬生坐在工位,摊开本子,写下答辩框架第一行: 《农业三期副本机制答辩提纲》 一、流程是否跨地通用? 二、节点是否留痕可追? 三、审批是否容错不翻车? 四、平台是否允许后人迭代? 五、制度是否能纳入组织评估模板? 他写到一半,抬头喝了口水,自言自语: “这不是写答辩。” “这是——让别人以后也能写。” “这是把副本,从个人经验,变成制度版本。” “这是把试点,写进组织史册。” 他顿了顿,又加上一句: “我们这一代人,不能只是干活的。” “我们的——留规矩的。” 第二天上午八点,市府大楼会议厅。 组织部牵头召开“副本机制制度封样筹备协调会”,农业三期与康州平台两组全员到场。 这场会没记者、没拍照,但参会级别是厅级起步。 书记王飞破天荒地亲自坐镇,而且只说了一句话: “今天不是来争功的,是来定规矩的。” “你能跑一套机制,别人能不能跟着用?这才是‘副本’的意义。” “说白了——谁能教别人复刻,就谁上榜。” …… 康州平台这边先上。 汇报人是郑开来派来的专家,讲得一口流利官腔,全程没翻讲稿,技术条理清晰,平台流转效率也确实惊人。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