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我们不是搞政审的啊,怎么搞得像要高考复读?” 李冬生看完材料清单,没笑,只说了句: “说明人心动了。” “但不是都是真的动了。” “有人是真怕被错过,有人是怕——再也没机会了。” …… 书记这边也坐不住了。 他亲自约见了李冬生。 一句废话没说,直接问: “你真打算下一轮把基层提拔比例调高?” 李冬生点头。 “不是比例高。” “是原来太低了。” 书记沉默片刻:“你要搞的是动根子。” “这事成了,你能上天。” “要是没成——你知道的。” 李冬生只回了一句: “我宁愿掉下来,也不想以后看见一堆干部坐着等升迁。” “我们得告诉大家——你站着干,比跪着排队有用。” 书记没说话,只是拿出一本笔记本。 第一页,是“改革容错清单”。 书记签了字,把那页撕下,递给李冬生: “这是你的底。” “往后干,别再回头看了。” …… 这张“容错清单”一旦盖章,就等于书记亲自担保:李冬生再往前推哪怕出点错,只要出发点正,就有人替他兜底。 也就在这天晚上,市组织系统发出一封《全市机关流程反馈专项通知》,李冬生挂名第一责任人。 开头一句话: “不怕流程多一层,只怕实干少一人。” “我们要的是——能扛事,敢出头的人。” 整个系统又震了一轮。 但这一次,没人再去写信抗议。 因为所有人都知道: 李冬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他身后,有人亮了底牌。 周五一早,市机关二楼茶水间,围了六个人。 都是副处、老科级,在系统里混了十年以上的,日常不说话,一说就是“有人事变动”。 “书记是把李冬生扶起来了。” “但他真敢动我们?” “你没听说?上周他把二办那边的结构图全重排了。” 第(3/3)页